留韵留香微旅游 作者:珏山 时间:2015-05-29 次数:18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没有说走就走去大理的时间,也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空闲。平常下班后,闲遐时,就近爬爬山,周边邻近的地方转一转,有人说这叫微旅游。管他叫什么,用北宋欧阳修的话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爬山,叫得多么形象和准确。向着道由白云尽的山峰一登一陟一回顾,然后便没了路径。一面披荆,却无刀斧,不可斩棘,险要处,你得手脚并用,一下子让你回到童年,甚至让你回到人类的童年,舒臂蹬腿,寻脚可登的地儿,找手可攀的枝儿,仰头观上方,旋生云雾半山腰,低头看落脚,周遭山岭似伏涛。你得沉住气,耐下心,克服我脚高时它更高的恐惧。爬上山顶,坐在山石上,或观风望景,或在小树林中做深呼吸,看惊鸟飞起,灰喜鹊扑棱,赏山花烂漫,析草本木本。松树上新结的松塔,长作蛹或毛毛虫的形状,乍看,还挺吓人。让你体验“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的乐趣。
  到小村寻趣,问风俗民情。
  拜谒了西怀远村“坤灵无上”的圣母庙,你不得不去东怀远村接着谒访。到了村内的大槐树下一问,年近九旬一头银发的老奶奶自告奋勇,一路引领到村西北的圣母宫。却原来两村的圣母庙均建于金大定八年。那时常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金大定七年七月初一,洪水咆哮,波浪滔天,水载一神木推波逐澜而来。途经东怀远,村民打捞未成,顺水漂至西怀远,两村合力捞起,协商一分为二分锯时,有鲜血淌流,霎时灵光显现,跟着散发出幽幽的女人胭脂体香。村民认为是女神之体,立即停锯,顶礼膜拜,商定各建一神庙。塑一圣母像,每逢七月初一,隔年迎送敬奉,两村结为神亲。果然建庙立像后洪水不复泛滥,风调雨顺,百姓乐业。庙中碑文颂词曰:身驾乌龙到人间,坤灵无上法无边;有求必应润民生,涛光远济乐不厌。
  每年的七月初一,两村或送或迎。鸣锣开道,鼓乐齐鸣,圣母金銮喜轿,华盖宝伞。唱戏酬神,热闹非凡,成为当地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村的村民都讲,东怀远迎圣母时,常常遭阴雨。圣母留恋西怀远村。
  无论是天要留,还是人要留,都不负当初的约诺。村与村,人与人,一诺千金,讲的就是信义之美,诚信之重。
  对比看了两个村的圣母庙,西怀远的圣母庙无论是建筑形制,还是砖石木料,都比东怀远考究。这或许是圣母留恋西怀远的一个缘故吧。
  听说太谷中学有文庙,便寻真问礼。该文庙坐北向南,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井然有序。戟门、大成殿之间,古木参天,新树茁壮。由南而北,首先是两株900年树龄的侧柏。东面的对着鼓楼,树身下部长出一面大鼓的形态;西面的对着钟楼,朝南的枝桠直指苍穹,已经枯死;朝北的绿意盎然,树身长成钟的形状。再后是两棵树龄几十年的核桃树,枝繁叶茂,绿绿的果实暗结;上面系满了红色布条,上面写的多是学生们理想的大学。有的布条上还写有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号,心愿是考上一本,括号备注为“可口”,使你心生欢喜。再后西面又是一株侧柏,800年的风雨,长成了“北”的字样,仿佛宣示,在这里可以找见北,或者说可考上北大等一流学府。
  两侧是碑廊,上面镶刻着1952年以来的师生的名字,昭示着这所中学的积淀和胸怀。
  大成殿的前面,是一溜小松林,上面也系满了红色的布条。
  根据一处碑文的记载,说重修了“七星照壁”,我们却看不到它的身影。
  出校门,路的对面,我们看见了所说的照壁。学校就地取材,利用这方照壁,用彩钢板搭建成一个自行车棚,供学校教师使用。壁上果然有七星——用大铁钉做成的北斗七星。刚才聚起的云朵,刹时电闪雷鸣,风一阵,雨一梭,路面上有了水溜子,激起了水泡泡。彩钢瓦顶的放大效应,将一场好雨生生变成一场豪雨,上演了20分钟。
  车棚旁边,是晋谷书院,一层左边是咖啡屋,右边是文苑阁书店。一幅宣传画,上面的文字,恰好是微旅游的注脚:品一幅古画,读一段历史,如一杯清茶,眼底留韵,心底留香。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