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泼布包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5-05-29 次数:12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泼布,在我们家乡指的是破的、烂的、旧的、没有使用价值的布块或布条,总之是没有用的可称之为垃圾的废旧布。那么泼布包,自然就是装这些认为没有用的废品的包了。说没用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的泼布包,里面装着的并非是没有用的废弃物,都是做衣服时剩下的边角料,有大点的,有小点的,平时看上去并没多大用处,可需要时,泼布包却是离不开解决急需的“救急包”。不仅母亲在世时有,就是时到如今,我家照样也有一个泼布包。
  在旧社会,家家户户生活困难,往往是该换季增添衣服了,却没钱购买,大多数的人家是春天将棉衣拆了穿夹衣;夏天拆了夹衣穿单衣;冬天将旧衣套在里面挡寒度严冬。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常缝缝补补,是离不开这个泼布包的,按照季节更换衣服的人家是少数。每逢过年时,小孩子们都盼望能像书本上写的:“锣鼓响,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如果能在新年的清早,看到床头上放着一件新衣服,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了。有一年的年夕,哥哥看到家里还没有做好新衣服的动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裤,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诉说着:“明天就过年了,我的裤子上还有破洞,让我怎么见人呀!”说着,将他的裤子脱下来,甩在妈妈的面前。妈妈拿起哥哥的裤子,发现屁股上就是有一个不小的破洞。一边看着哥哥,一边笑着说:“我的宝贝儿子呀!你怎么就不早点给妈妈说呀!你要是早说了,妈妈不给谁缝也得给我的儿子把裤子缝补好的。等明年咱家有了钱,一定给我的宝贝儿子做上一身新衣服。”妈妈拿起了泼布包,从里面找了一块布,便给哥哥补起裤子来。妈妈一边缝补,一边唱起了儿歌:“我家有个胖娃娃/整整三岁整/伶俐会说话/不喝水/不吃茶/整天哭妈妈……哥哥在妈妈的催眠曲中睡着了,妈妈将裤子补好,折叠起来,放在哥哥的枕边。
  我们伴着妈妈的泼布包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可在我们的家里,仍然有一个泼布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资成十倍、几十倍、上百倍地增加,生活富裕了,那个泼布包还是离不开。有一次,我整理衣橱时,看着硕大的泼布包对妻说:“现在我们不困难了,要不就把这泼布包扔了吧。占地儿,觉得很碍眼的。”妻子讪笑着说:“哎呀呀!那可真是穷汉乍有钱,忘了那几年。这个泼布包,它的用处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确实,泼布包里,不仅有大小块的布头,还有拉链、拉链锁头、松紧带、鞋带……等等,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谁的衣服不小心破了一个小洞,你总不能为此上一趟街找一次裁缝吧!不仅费时费力,价钱也是惊人的,就不如自己拿起针线,既方便,又省钱。比如,我们的运动服,穿着穿着松紧带松了,就需要更换一条,你就是去到任何一个市场,也没有人给我们更换松紧带吧!我们身上的拉链,用着用着拉住之后,就会自动开了,特别是在公众场合,裤子的拉链开了,对着许多的男人女人,是多么尴尬呀!只有打开泼布包,取一个新的拉链锁头,将锁头更换了,就避免了不该发生的尴尬。
  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里,在衣服口袋里,缝制一个布环,将钥匙环套进去,既方便又美观又安全。我便打开泼布包,找了一截小布条,自己动手,缝在裤子口袋里面,较过去挂在裤子的袢带上美观得多,也安全得多。于是,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个顶针、一个线轴、几根缝衣针,将我的几件裤子上,都缝上挂钥匙的小布环。泼布包就是离不了。
  我们的生活,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我们也不可将革命的老传统丢掉。增产节约永远是民富国强的传家宝。勤俭持家,永远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树立一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让国家强盛,是我们永远幸福的法宝。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