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入夏前夕,正是雨季时节,伴着雨季到来的,还有一个节日,那是一个沉重的节日:母亲节。
一年365天的操劳,换来的是“母亲节”三个字。每年母亲节那天,空间里、论坛中、微博等满屏的都是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千篇一律的也都是那几句话。曾经,我也这样在空间写过祝福的话。现在想来,对于母亲而言,那些祝福和感恩的话,她们看不见、听不见,更是不在意,因为母亲在意的只是你——他的孩子。我的母亲,很平凡、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识多少字,她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忙碌、唠叨。现在回想起来,空间里的祝福与感恩,十分讽刺,母亲,她要这些,又有何用?
我喜欢看书,看优美的文章。每次,看到那些关于母亲、关于母爱的文章时,总会被她们感动、为她们流泪。我以前也经常会落泪,但是,真的不清楚在无数次的流泪和哭泣中,有没有一次眼泪是为母亲而流的。对于我来说,我能做的只是为繁忙的母亲洗几件衣服,收拾收拾杂乱的家,仅此而已。
而母亲,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总能从她殷切的目光中看到她对我的关切。母亲,给我的除了乳汁,便是那普普通通、再平常不过的饭菜。对于天下所有的主妇而言,为家庭、为儿女,付出的就是凝聚在一粥一饭里的悠悠寸草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不知道别人身上穿的衣服有没有补过,但是我穿过打着补丁的衣服,小时候,穿的衣服很大一部分是打过补丁的衣服,这些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好的。小时候,祖母曾经常让母亲帮忙穿针,然后看祖母一针一线的缝补,我也是在母亲和祖母的教导下学会缝补衣服的。直到现在,每次回家,祖母总会让我帮忙把针线穿好,预备需要缝补衣服。现在,虽然不需要再穿打补丁的衣服,但是,我依然在行李中带着针线,以备缝一粒扣子,缝一个袖口,去体会穿针引线的感觉。
初中的时候,中午饭是在学校吃的,那时候,人人都是早上上学时便带好中午的便当,那时候,母亲,起的永远是最早的一个,烧火、炒好米饭后,才叫我起来。上师范的时候,需要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每个周一的早晨,离家时,带走的除了书本、除了可以在室友面前引以为荣的美食之外,还有母亲的期望与牵挂。直到参加工作,带到学校的米由我自己准备时,母亲都是在旁边看着,看着我带够那些东西。
这些事,虽然很小,但是却凝聚着母亲一寸一寸的心意和母爱。对于母亲、以及她付出的爱,母亲不求回报、我们也无法回报。知道许多女孩、男孩会为自己的另一半洗手做羹汤,但是,很少有听到当儿女的为父母洗手做羹汤。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吃过的饭凝聚着母亲沉甸甸的爱,那么,正值风华的花样男孩、女孩们,请你们为自己的母亲洗手做一次羹汤吧,让母亲在母亲节这一天,放下这一切,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生命规律所定,终有一天,我们要面对与母亲的永别,那时,我们也已为人父母,别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从现在起,带着感恩,带着那悠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