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突出特色 加快清徐葡萄振兴 作者:贾汉铭 时间:2015-05-18 次数:19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徐葡萄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著名葡萄产地之一。其独特的“压条繁殖”、山地栽培等技术、天赐的光照时数、大于10℃以上积温、成熟季节较大的昼夜温差等小气候特点,较好的山泉水利灌溉条件,探索创造的炼白葡萄酒、熏制葡萄干、土窑洞储藏葡萄等加工转化技术,以及形成的以太原为中心的周边葡萄销售市场等成就了清徐葡萄较好的品质和知名度。解放后,吸引了全国很多果树专家、国家及省市领导、名人墨客慕名前来清徐观光、考察、研究。这是清徐人值得骄傲的历史遗产,是养育了清徐一方人的重要产业,是唱响清徐的一张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清徐的开发与发展,清徐葡萄的主产区——西边山一带,通过修路、盖房、开煤矿、建工厂、发展蔬菜等,使传统葡萄产区的葡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独特的葡萄园景观一去不复返,上千年的老葡萄几乎绝迹,具有传统特色的灌溉设施——水巷儿全部断流。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等经济作物,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其规模和效益都超越了我们这个老产区。现在的葡萄种植,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地都有,其总面积已居世界第二位。
  为了发扬和光大清徐葡萄这一品牌,我县对清徐葡萄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财政专款扶持、葡萄加工企业资助农户发展,放开并鼓励向汾河两岸及其他平川粮食产区发展等政策。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进展并不十分顺利。
  随着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市场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就葡萄市场而言,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张,更多的是品质、品味的提高。市场短缺时代,人们收入不多,只求吃到葡萄,选择的余地很小。现在市场丰盛,人们的收入提高,不仅想吃到葡萄,而且想吃到好吃新鲜的葡萄;过去人们一年中只有几个月吃到鲜葡萄,现在一年四季市场上都有;过去葡萄基本上是产地消化,不能长途运输,现在的葡萄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动。因此葡萄销售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县甚至一个地区能够主宰的。
  从种植者来说,过去种葡萄是历史的选择,受地域条件的影响较大,种葡萄相对于其他作物,收益较好,因此得以传承。现在,作物品种的选择性不断地扩大,传统葡萄种植的相对收益在降低,打工挣钱已成为大多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对葡萄种植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其投入也在不断减少。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葡萄的发展。因此,现在传统葡萄种植业的振兴,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加快改革的步伐,突出自己的特色。
  突出“山地”特色促进清徐葡萄观光旅游大变样
  清徐葡萄,很大一部分是种植在干石山坡上和沟叉淤坝地里的“山地葡萄”。这在全国看来,是很有特色的一种葡萄种植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山里的地形地势,满足葡萄生长所需的光照、通风条件,又可利用葡萄占用土地面积小、覆盖面积大的特点,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还能装点山村庭院美色,具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观赏体验价值。
  清徐的“山地葡萄”,主要是传统的龙眼葡萄品种。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和自然条件的选择,是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青睐的一个晚熟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口感好,色泽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现在约有一万多亩的栽培面积,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白石沟、大峪沟和都沟内的山坡上,连片规模明显,观赏性强。在这几片区域内,到处都有代表悠久葡萄栽培历史的老葡萄树、老葡萄架式、老葡萄品种,反映当地葡萄文化的故事、典故、传说、体现传统葡萄栽培、管理、采收、储藏、加工、销售的文物遗存。还有很多山寨村落、寺庙古迹、山水风光等景观。春暖花开的时候,满山遍野桃花、杏花、山野花映衬,既可踏青、赏花、爬山,也能欣赏一层层排列整齐、爬在由石柱、树桩、崖岩、铁丝搭建的棚架上,不同造型的葡萄枝蔓,体验葡萄出土、上架、绑蔓等管理过程;酷暑来临的时候,站在山顶,可观赏绿浪起伏的葡萄海洋,走在葡萄架下能看到繁星点点的葡萄幼果,是避暑赏绿的好地方;果实成熟的季节,漫步在葡萄长廊中,静坐在葡萄架底下,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一串串、一层层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垂涎欲滴的葡萄,可以亲手采摘、品尝;即便是冬季,也可看山地的雄姿,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近年来,在开发清徐葡萄旅游观光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以“山地葡萄”为载体而开发的葡峰山庄、中隐山庄、清泉山庄都已初具规模,游客在逐年增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我们必须突出“山地葡萄”这一特色。葡萄种植,现在到处都有,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首先要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花大力气,搞好景区景点布局规划,根据山与葡萄相容相衬的特点,挖掘打造突出“山地葡萄”特色的、不同季节的、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景点,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软硬件配套;其次要进一步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推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形式的统一经营管理模式,用利益驱动改变一家一户、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山地葡萄”的特色宣传力度,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树立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景区信心;第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或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经营,加快发展步伐。
  突出“市场”特色带动清徐葡萄种植大发展
  现在的葡萄种植,不仅仅是栽培技术的竞争,主要是种植效益的竞争。要想使葡萄种植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仅仅依靠老祖宗留下的知名度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改革以市场为核心的种植理念,抢占葡萄需求的市场制高点,扩大市场的规模,增加市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清徐葡萄”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市场影响力的招牌,自古以来形成的清徐葡萄市场,名声大,以清徐为中心的周边县市乃至更远一点的地方,吃葡萄、买卖葡萄、看葡萄都会首先想到清徐;交易品种多,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在我县市场上基本都能见到,除鲜葡萄交易外,还有葡萄酒、葡萄干、葡萄饮品等葡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交易范围广,远至湖南、湖北、广东、京、津、冀等市场,近有周边县市葡萄产区,都有清徐葡萄经纪人存在;交易时间长,一年四季从不间断。2013年春季的一场雪灾,使全县的葡萄冻了个精光,大面积绝收,但这一年,外地的葡萄大量进入,清徐的市场上照样没有少卖“清徐葡萄”。2014年夏季,清徐葡萄成熟上市前,清徐的市场上已堆满了“清徐葡萄”。这种现象说明,清徐葡萄市场也打着“清徐葡萄”的旗号销售外地生产的葡萄。这是我们清徐的遗产与财富。但以我县现在的葡萄市场现状看,仍然处在自然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政府引导、扶持不够,没有把葡萄市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交易场地太小,连本地的客商也难以满足;交易数量小,一年也就几百万斤,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本地葡萄经纪人队伍规模小,对外地葡萄经纪人吸引力不够大,不能形成外地葡萄借助清徐葡萄市场大规模销售的局面,形不成市场扩展效应;葡萄的销售、包装没有统一品牌,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竞争强势;运输、储存设施不足,缺乏远距离投送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市场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牛鼻子,没有好的市场,就引不来外地的客商,产品就卖不上好的价格,农民就增加不了收益,种植葡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清徐葡萄这个已有的品牌和知名度,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清徐葡萄交易市场,跳出清徐葡萄的小圈子,着眼清徐葡萄大圈子,以清徐葡萄大牌子,吸引各地葡萄客商,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葡萄集散地,就会像山东寿光蔬菜集散地那样,以一个市场带动清徐葡萄产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人民收入。
  突出“产品”特色创造清徐葡萄酒业大品牌
  清徐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葡萄加工产品,如葡萄酒、熏葡萄干等,在全国也是稍有一点名气的。
  中国的葡萄酿酒历史据说是很长的,在唐代的许多诗词中就有表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描写的就是葡萄酒。一直到元代,蒸馏酒(即白酒)的出现,才替代了葡萄酒的主体地位。清徐的葡萄酒差不多也应该产生于这个时代。欧洲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我国形成规模化生产,大约是在1890年左右,由于我们的生产工艺、设备技术落后于欧洲,多年来一直没有长足的发展,形成自己的品牌。即使有些好的技术也隐藏于民间,引不起足够的关注。近年来,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来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的打拼,认真总结分析了市场需求情况,感到只靠跟在别人后面走,市场上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创出特色,才能引领成功。因此,他们组织科研人员,积极挖掘具有清徐特色的传统炼白葡萄酒生产技术,努力创造具有清徐特色的葡萄酒品牌。于2010年,将该技术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炼白葡萄酒,是清徐最古老的葡萄酒之一,其生产工艺是我县马峪一带祖祖辈辈民间传承下来的,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没有文字记载,1921年,我县益华葡萄酿酒公司成立后,就开始把传承于民间作坊的好产品、好技术收集并组织大规模生产,这是炼白葡萄酒最早的文字记载。生产这种葡萄酒所需原料,就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龙眼葡萄。其工艺特点就是比酿造一般葡萄酒多一道熬煮程序,也正是这一工序,使该酒有了独特的口感与风味。2000年以来,该产品两次参加全国糖酒会,专家们根据国际葡萄酒评酒标准给其评出了86分、84分的好成绩(国际上最好的葡萄酒是95分,80分以上就算高端葡萄酒了)。在山东,四个国家级葡萄酒品酒专家,拿该酒与世界著名葡萄酒(西班牙雪利酒、加拿大宾酒)对比品尝后,一致给出了惊人的评价,认为这一葡萄酒,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葡萄酒,可与世界著名葡萄酒相媲美,是振兴民族葡萄酒产业的一次创新,很有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如果我们能从各个方面,全力扶持并精心打造这个产品,不仅可以拉长葡萄种植的产业链,吸收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葡萄销售市场,带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增加清徐葡萄知名度,而且也是对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所做的最大贡献。
  突出“时代”特色开拓清徐葡萄发展大思路
  从市场角度看,近年来,由于我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植的葡萄相比一些后发地方,其面积和产量已经失去优势,其品质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喷抹化学催熟剂、不完全成熟就采收等,已经给声誉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丢失了一部分市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突出“时代”特色,转变传统理念,开拓清徐葡萄发展大思路。
  第一要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时代特色,适应市场化竞争。现在全国各地的葡萄发展范围广、速度快、规模大、品种多、流动性强,市场竞争很激烈。零打碎敲的种植形式、唯我独尊的思维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公司化、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增强危机感、竞争感意识。开拓统一种植规划、统一品种栽培、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营销策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的发展思路。站在全国葡萄发展的高度,打破一家一户、一村一乡各自为阵的小农经济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丢掉束缚我们手脚的各种包袱,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尽快融入到日新月异的葡萄发展洪流中。过去葡萄一个品种一种就是几千年,现在是几年更新一次,过去卖葡萄只限于产地周边,现在是全国一体化,过去是我们有什么给市场提供什么,现在是市场需要什么就要种什么,什么好就要种什么。
  第二要突出“知识化、科学化”发展的时代特色,提高种植葡萄的效益。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化、科学化,是各行各业必走的路子。种葡萄需要技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种植模式的葡萄,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在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努力学习,必定会落后。架式、架材的变化、整形修剪技术的改进、单芽扦插繁殖苗木技术及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葡萄保鲜储存技术的应用等,都给提高葡萄产量、品质和效益、加快葡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针对葡萄反季节市场的需求和自然灾害对葡萄种植的影响,利用大棚、温室搞设施葡萄栽培的新技术应用而生,并进入推进阶段,我县的集义乡、柳杜乡、东于镇等地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发展,成效明显。我们应积极鼓励推广,改变传统葡萄种植模式。此外,滴灌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观赏葡萄栽培技术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技术。
  第三要突出“技术化、专业化”管理的时代特色,大力建设葡萄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三大体系人才队伍。发展葡萄,必须有三大体系人才队伍的支撑。没有技术,种不好葡萄,没有市场,卖不了葡萄,缺少经营,效益会下降。种葡萄,只有好效益,才会有积极性。品种培育与引进、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推广、病虫害防治与研究、储藏与加工等都是需要技术的,传统的技术要传承,但必须不断地改进,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地葡萄科研院所的协作、合作,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学习,不断发现培养、引进吸收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突出“资源”特色选育清徐葡萄好品系
  清徐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形成了丰富的葡萄种植资源。
  黑鸡心葡萄、龙眼葡萄在我们当地都是主栽品种,一个独占边山,一个覆盖山区,此外还有零旦、破黄、夏白、秋白、瓶儿、驴奶等十几个辅助品种,都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黑鸡心葡萄,全国极少栽培,有很重要的资源价值,能代表上千年历史的老葡萄树,大都是这一品种。龙眼葡萄,品质优良,鲜食加工兼可。成熟后为粉红色到深红色,糖度一般在18度以上,耐储运,耐干旱,属晚熟品种。特别适宜在山区栽培。其面积几乎占到我县山地葡萄总栽培面积的90%以上。经过几千年自然条件下的栽培繁衍,在龙眼葡萄这个品种中,形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品系,在颗粒形状、色泽、穂形等许多方面都出现了差异。有的穗形整齐,果粒紧凑,有的穗形松散,果粒零乱;有的果粒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着色深,有的着色浅;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有的丰产性好,有的丰产性差。
  多年来,许多种植者和技术人员虽然看在眼里,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提高葡萄种植效益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引进外来品种上。经过多年的引种观察,至现在也没有选出一个适合山地栽培的,各个特性都优于龙眼葡萄的品种。日本的葡萄研究人员,很注重葡萄品系的选育,从一种巨峰葡萄品种中,就选育出了很多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变异品系,如黑奥林、先锋等品种。这不仅丰富了葡萄的品种结构,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选择需求,也对种植者提高种植收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组织一定的力量,选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良品系,就可以进一步改变本地葡萄的品种、品质,产量、形状、抗性等结构特征,增添山地葡萄的特色。
  在我县的龙眼葡萄中,开展葡萄品系选育这项工作,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深受种植者欢迎的好项目。我们要振兴清徐葡萄,就应该集中必要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把龙眼葡萄的品系选育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
  总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清徐葡萄重振雄风,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之路。
  
  (作者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