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庙里的沉思 作者:珏山 时间:2015-05-06 次数:17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狐突庙为我县忠贤之庙。其山门别具特色,为倒座戏台,又称过门戏台。
  这天,我们特意前去拜谒,结果走错了路,只好在偏门下车。一处荒僻之所,寂然立着一座古庙宇群。远望,一棵古槐虬曲苍劲,枝桠张牙舞爪,乱云飞渡,仿佛行云布雨的苍龙。
  狐突庙坐北向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前院为戏台并山门、鼓楼、望楼、厢房和献殿,后院为碑廊、正殿(抱厦、寝宫)和左右的黑龙、白龙偏殿。戏台坍塌,鼓楼败落,厢房已废,虽望楼还耸立着,但寥落沧桑之感,挡不住地映入眼帘。幸好献殿外围已经过维修,大可获得心灵的慰藉。
  修旧如旧面阔五间的献殿又称膳庭,古典大气,叫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从明间到次间,又从次间到梢间,从每一扇门到梢间的窗棂,都细细打量。檐下斗拱,变化繁复,有的像卷云,有的像曲卷的象鼻,饰有蚂蚱耍头等。殿内宽敞通达,体量壮阔。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拜访过,却不记得有如此敞亮,真是一岁年纪一岁感。献殿朝南的一面门窗齐备,朝北一面没有门窗阻隔,仅立有三对石柱,不同于通常双面都有门窗的殿堂,这是为了方便乡民在殿内祭拜正殿的狐突而特意为之。为方便香火点燃、祭献之人又免受风寒之苦,所以距离正殿只有几步之遥——敢不敬佩古人的创意和智慧!
  献殿东西两面山墙上绘有壁画,西壁为《出巡布雨图》,东壁为《布雨回宫图》。主要人物、情节、道具,最精妙的笔墨、色彩、结构都集中在《出巡布雨图》中。壁画上部天空乌云如墨,翻滚激荡、电闪雷鸣;下部鬼卒为前导,龙王为扈从,雷公电母、风神雨师各持法器作法,夜叉举伞盖,狐突端坐伞下,左手执环,右手扬拂,作施雨状。场面大气磅礴,惊心动魄。《布雨回宫图》是布雨结束后狐突一行人马回宫的情形,上部晴空万里,阳光照耀;下部一队人马由南而入,徐徐而去。与《出巡布雨图》相比,安静从容,一抑一扬,对比强烈,相得益彰。可惜三十年前还完整的《布雨回宫图》,现今已脱落很多,补上了一大片白灰,有点让人扫兴。
  正殿因为还在修缮之中,暂不能进入。正殿前右侧的古槐茁壮挺拔,几个人不能合围。树身皮纹条缕清晰,硬挺厚实,若暴怒的青筋。枝枝桠桠舒展腾达,呼着风,唤着雨,似凌空翱翔。
  狐突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忠臣不事二主”的高贵节操人们耳熟能详。后人建庙祭祀,并经人们长年祭拜,狐突渐渐演化成了本土的施雨之神。
  出发,是为了发现;访古,是为了追寻。
  为了便于乡民祭祀,古代的工匠将献殿朝北一面敞开;为了风调雨顺,为了五谷丰登,忠贤之臣被尊为雨神。人们评判道德、纪念前贤的标准,亘古不变。今天,在狐突庙,你的思想会有新的感悟,精神会有新的升华。这是一次十分欣慰的春游。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