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颂-穿越时空的劳动号子 作者: 时间:2015-04-29 次数:19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五月的中华,鲜花成海。
    近百年前,成千上万学子与工人走上街头,为了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呼喊、奔走。当今在我们看来如此理所当然的生存权、发展权,当时却要用生命和鲜血换取。
    “劳工神圣!”“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对劳动价值与尊严的诉求,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力。
    以时光为经、藉职业为纬,今天我们组织专版,梳理先贤于历史深处留下的呐喊。
    “实干兴邦”,让我们把它当成时代的劳动号子。——编者
    从一本刊物开始,读懂这个节日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封面,左为罗丹“劳动者”的雕塑,右为“劳动节纪念号”的标题。蔡元培先生“劳工神圣”的遒劲大字,安静地落墨于纸面,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呐喊。李大钊先生《“五一”运动史》的发刊词,经纬交织地梳理了欧美工人运动史,成为照亮中国劳动阶层的一支火炬。
    95年前的《新青年》,如同一个信息丰富的历史剖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中国劳动者解放史的时间节点。
    此前,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已风起云涌: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发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呐喊,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肇始。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诞生,确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为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拉开了序幕。
    劳动者的呼声,一点一点唤醒中国
    知识分子站在潮头。
    1918年11月,在一次集会中,蔡元培先生这样界定劳动者的性质:“我说的劳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是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他还颂扬劳动者的价值:“我们要自己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五一节”杂感》:“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
    各地工人开始走向街头。
    1920年5月1日,广州、香港工人举行“五一”节纪念大会,沿街巡游者5万余人;汕头工人学生举行提灯游会;江西九江工人举行纪念大会;上海工人发表了劳动纪念宣言。
    对劳动价值与尊严的诉求,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力。
    1924年5月1日,广东各界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孙中山先生发表讲话,号召中国工人“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的大团体”,“要担负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把中国变成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而言,劳动者不仅是要解放的对象,也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依靠,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一精神得到了彻底贯彻。
    彰显劳动者价值的社会制度产生
    毛泽东同志曾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注和谈话》中这样论述:劳动者要有“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这意味着,劳动者权利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现代社会的内在维度。
    新中国建立以来,劳动者的权利最终获得法律确认和保护。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等相关法律陆续建立和完善,让一切与劳动相关的生产要素充分获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体制机制,在新社会中业已确立,并日臻完善。
    百年前需要劳苦大众流血换取的东西,已成为当今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
    今天,让我们把“实干兴邦”也当成劳动的号子
    孙瑜作词、聂耳谱曲的《大路歌》,曾用质朴的语言唱出这种精神:“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大家努力、一起向前”。
    平等、互助、不屈不挠,为人生价值、社会理想、民族崛起而开山辟路、披荆斩棘,是“劳动者”三个字最深刻的蕴涵。
    在任何年代,这都是珍贵的财富——近代国史,潮涌江流,劳动者的精神如一道有力的洪流,推动历史前行;今时今日,民族复兴伟业同样如江海大潮,劳动者的精神更需被弘扬和彰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字,是对当代劳动者的激励与鞭策。
    实干精神,正在各个行业升腾、勃发。
    “实干兴邦”——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把它也当成一首劳动的号子,唱响在清徐大地!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