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话 作者:郭纶 时间:2015-04-01 次数:13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幅《清明上河图》引起了人们对古代清明节的无限遐思,对于这幅画虽有不同的说法,但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宋代的开封在清明时的热闹景象。据史书记载,宋代的开封城已初具规模。随着宋代小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城市日益发达。清明的来临,人们走出家门去祭祖、踏青……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画面上热闹非凡,街市熙熙攘攘。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节日,也就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春天来临,大地复苏,春风徐徐,风和日丽,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吟咏春天的佳句。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清明》就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祭祀祖先、悼念亡者的场面。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中不仅描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不论是男女还是公侯凡人,最终的归宿只有一个“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的这一种人生感悟令人感叹,发人深思。
  我国民间,清明又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宋大诗人高翥在《清明》一诗中写道: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在诗中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人清明扫墓的情景,同时,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
  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中描绘了杭州西湖梨花、翠柳、流莺娇啼的春景以及人们纷纷春城踏青,赏花的热闹情景。
  清代诗人吴友如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诗中写道“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作者将放风筝的活动,描绘得生动活泼、逼真有趣。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郑板桥的《浪淘沙·暮春》有这几句词“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渐渐,湿了清明。”作者词中一个“湿”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妙哉,妙哉!
  更为绝妙的是郑板桥随朋友一起出游踏青,随口吟出的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芳。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全词五十六句,嵌了67个“春”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兴趣盎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首,他的书、画、诗都有绝妙之处,读起来让人觉得幽默风趣、趣味无穷。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