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幸福在哪里?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却说: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老伴儿深有感触地说,住医院做手术也有幸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还得从头说起。
老伴儿肩上长了一个脂肪瘤,已经三十多年了。虽不碍事,但身外之物,终久无益。元旦儿女回家,一致决定做掉。于是小儿子立马给他的朋友打电话,联系大夫,联系床位。1月6号住进了山大一院,9号就做手术。那天,大闺女从北京赶了回来,二闺女和两个儿子也都请了假,双儿双女都守在身边这还不幸福吗?手术后,大女婿大外甥、二女婿小外甥、大媳妇二媳妇,有的来医院照顾,有的打电话问候,就连在国外留学的小孙子和在徐州念大学的大孙子也发来了“祝奶奶早日康复”的短信。有这样孝敬老人的子女晚辈还不幸福吗?儿女几个有的是单位的一把手,有的是单位的副职,有的在单位分管一个科室。为了既能照顾好病人,又不影响工作,他们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决定:白天由我和大女儿陪侍,晚上他们轮流值班,白天按时上班。儿女们孝敬老人,不忘工作,妥善处理,忠孝双全,这还不感到幸福吗?住院期间,尽管保密,但孩子们单位的领导、部下、同志、朋友还是接二连三到医院看望老伴儿,有的送来了鲜花,有的送来了食品,就连小儿子远道的朋友也专程来看望。说明儿女们在单位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和善待人,诚信交友。有这样的好儿女难道还不感到幸福吗?住院期间,外科阎主任除每天查房时认真检查外,还隔不隔观察情况,再三叮嘱。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怎能不让人感到幸福呢。老伴儿住院期间,正好轮我两口门球场值日浇场。两个多月才轮一回,但又确实走不开,我内疚地给门协领导打电话请假,门协领导爽快地说,这算个啥,谁家没有个事事情情,让程老师好好养伤,你给咱们好好伺候。门协领导理性的安慰,人性化的决定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幸福。出院刚刚回到家中,县门球协会主席刘改梅、副主席陈忠秀以及球友、朋友们相继来到家中。嘘寒问暖,交心安慰。特别是老干部通讯组我的同事老姚、老王、老韩也登门探视,老伴儿高兴地说:我的朋友来看我,我幸福,你的朋友也来看我,我更幸福!
如何正确地看待幸福,切实须要有一个辩证的观点。比方,如何对待退休的问题,有的人退休后,失落感笼罩,整天足不出户,与世隔绝,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这哪里有幸福可言?但是好多老同志却非如此。他们无官一身轻,无事一身轻。有的满腔热忱地投入了自己喜爱而上班又没时间干的事业,比如书法、绘画、写文章等,有的则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跳舞、唱歌、下象棋、打门球、打台球、摸太极、打麻将等。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互相学习,交流思想。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满脸都是笑容,这不是幸福吗。就连日常生活中同样存满幸福,同样须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最近,某个单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他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地在领导面前说了另一个同志的黑话,这个领导不调查,不分析,草率地作了决定,严重地伤害了那位同志,引起了众人的不满。那位受伤害的同志气得几夜睡不着。好心人一直劝解,不要气了,谁是谁非人们心里都清楚了。有一个同志是这样劝说的:你不要气,这是幸福的事,你应该高兴。众人疑惑不解,被人陷害了怎么能说是幸福呢?那人说,通过这件事,撕破了那个人的假面具,大家就会敬而远之,不上当,不受骗,不受害。虽然你受了点委屈,但你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这还不幸福吗?那位领导肯定也会吸取教训,据说,他也认错了,向受害人赔礼道歉。这也算是幸福吧!
这样的观点何乐而不为呢!愿那些有失落感的退休干部,放下包袱,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去寻找和创造自己的幸福;愿那些受害委屈的同志,认清利害,走出阴影,理直气壮地享受幸福;愿那些糊涂的领导吸取教训,主持正义,为大家的幸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奉劝那些搬弄是非,影响和谐,破坏团结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也该有所收敛。俗话说,“知书识礼”。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全民读书”,一个读书的热潮必将在中华大地迅速兴起。衷心祝愿乡人们,响应号召,多读点儿书,多懂点儿理,多施点儿礼,为别人和自己幸福多作点儿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