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史话 作者:郭纶 时间:2015-03-13 次数:14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解放后,我国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在陕北、内蒙造出一条条绿色长廊,既挡住风沙,也改善了生存环境。就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太原来说,城市的美化、绿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的太原绿树成荫,蓝天白云,水波荡漾。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太原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他曾经说过:“我们研究防止水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我国在1915年7月31日,首先规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929年把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即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曾经在黄陵县居住。在县城东部轩辕庙里,有一棵高达58市尺,上围6市尺,下围31市尺的柏树。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栽。在太原市晋祠庙里,有人称“周柏齐年”的古柏,传说为周朝时所栽。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北京安定门内学府胡同囚禁时亲手栽了一棵大槐树。在苏州拙政园游览时还看到了一株紫藤,为明代文学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手植。
  在我国医学史上有个传说是“杏林佳话”的真实故事。三国时有个医生叫董奉,曾经在庐山给人看病,看病不要钱,看好一次小病,应栽一棵杏树,看好一次大病则栽五棵杏树。过了几年,董奉的房前屋后就有了上千棵杏树。待杏子熟了,再卖出去,买粮食赈济乡里的贫苦人。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欢植树。白居易曾写过“栽松诗”。诗中写道:“小树未盈尺,心爱手自栽。”写得自然而亲切。足见植树是他的一种享受。柳宗元在柳州作刺史时,曾做过一首自嘲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在他的诗歌散文中有很多篇章都记叙了植树时的情景,如“手植共同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不仅喜欢植树,而且对植树很有研究,在他的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中概括为四句话“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可见他对植树之重视与喜爱。当地的百姓至今都把他视为“官之楷模”,亲切地称他为“柳刺史”。
  周总理生前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他在出国访问期间不忘植树,1964年访问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时,特地在城南的戛克巴利山上亲手栽了一棵青翠挺拔的乌桕树,至今巴基斯坦都称它为“中巴友谊树”。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