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联
作者:李中 时间:2015-02-09 次数:553 语音阅读:
羊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同大家一起聊一聊对联。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在春节到来之际,不论城市乡村、机关厂矿、居民农户都要贴春联,以示庆贺。
什么是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通常是指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或门柱上的对偶句,是我们汉语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丛香花,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束奇珍。比如在重要节日,特别是春节假期,我国及东方文化圈中,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泰国等地,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这种风俗习惯历史悠久,已深入人心。在山西,就连山庄窝铺的农民们,没人会写对联,使用碗底蘸上墨汁,印在红纸上当对联。这也说明对联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我在农村时,十字街有个小商店,腊月里便给人们写对联,我虽不善书法,也去为人们写一写,这样既可以练字,也可与人们交流感情,觉得乐悠悠的。
对联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讲,写在纸上,刻在木板上,挂在门框、厅柱上的称对联,甚至对句也包括在内。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叫对联,挂在楹柱上的叫楹联。一般来讲,楹联与诗句同属文学范畴。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东汉末年,即公元200年左右,至今2000多年前,孔融就写出一副对联,张贴在室中: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可称室联。
公元500年左右,即1500年前,南北朝时的梁朝,刘孝绰被被罢官后,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门联。不过,这些都与春联无关。我国早期的春联是桃符,又名仙木。春节期间,将桃木板挂在大门两边,是为了辟邪。后来,上写神荼、郁垒。据传神荼、郁垒是兄弟俩,住在东海边的朔山,山上桃木繁盛,东北是万鬼出入之处,鬼门由神荼、郁垒兄弟把守。人们在春节时挂上桃符,就是为了将鬼怪挡在门外,保护家人平安。这习俗,始自东汉时期。桃符经过一年的雨淋日晒,会颜色变淡,这便是“新桃换旧符”的由来。到唐代,人们将吉祥语写到木板上代替了神荼、郁垒,便形成了春联。据敦煌遗书中记载,唐开元十一年(公元623年)有刘立子书写的十多副春联。如: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邪,瑞燕解呈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自唐以后,诗逐渐盛行,对联也逐渐成熟起来。到唐代中期,门联已经普及,到残唐五代,春联的质量已经很高了。如后蜀主孟昶写出了有名的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当时担任过兵部尚书的王谣,在花园中的亭阁上贴出对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丛花外见楼台。
这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胜迹联了。
宋元两代,对联发展很快,除春联、门联、胜迹联外,还出现了书斋联、书院联、寿联、挽联、灯联等。
明清两代是春联的兴盛期。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大力提倡在春节期间贴春联,他命令公卿士戍在过节时必须贴春联,并亲自撰写春联。他为秦淮河写的春联是: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清代,康熙、乾隆也热衷于对联,也属撰联高手。他们在京城内外到处题写对联。在他们的提倡影响下,对联特别是春联在全国范围内大普及、大提高。形式由律句、散句,发展为长联、短联、嵌字联、回文联等,内容也逐渐广泛、深刻,写景状物、抒怀言志、歌颂讽刺,并出现了许多名家。如:谢缙、唐寅、郑板桥、纪晓岚、曾国藩等,也出现了许多对联书籍。
对联的特性
有关书上说,对联的特性,一般有五点。第一,文学性。对联语言精练,常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感情。可以叙事、议论、抒情,无所不可。因此有人说对联是诗中之诗,一点不假。比如武汉黄鹤楼上的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这副对联,短短22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用文学的手法,富有动感。可与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媲美。我县高中昌先生的《唐槐公园狄公故里碑亭联》:
村依狄姓,两殿机衡千载史;
园以槐名,一亭古翠十分春。
短短22字,写出了人们对狄公的无限怀念。这都是春秋笔法。
第二,知识性。对联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涉及的知识极其丰富,天文地理、草木鱼虫、政治哲学、诗词书画、古今中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等,无不涉及,无不可入联。特别是寿联、挽联、胜迹联,没有广泛的知识是写不好的。比如孙中山挽秋瑾联:
江户矢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恨我今招侠女魂。
此联涉及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04年秋秋瑾赴日留学,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在日建立的同盟会,赤胆忠心,矢志不渝,联中作者以“多”字赞许她的革命活动。秋瑾回国后,1907年7月秘密组织武装起义,由于事泄被捕,英勇就义于绍兴城内轩亭口。碧血指为正义流血,“恨”字表达作者未能挽救此次失败,是对自己的责备,是对烈士的怀念。此联概括了秋瑾烈士的光辉事迹。
第三,趣味性。文艺作品均有一定的情趣。对联对仗工整,构思巧妙,在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某种机趣、奇趣、风趣、谐趣,使读者或莞尔微笑,或捧腹大笑,津津乐道,久久不忘。有一段对联故事,乾隆到江南通州,便编了个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让随从对下联,随从对不上来。有一天,有个随从在大街上走,看见几个当铺,便产生了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副对联,有方位,有名词,往复回环,自然流畅,很有趣味。
第四,实用性。对联用途广泛,在人际交往中很多地方离不开对联。如祝寿、结婚、迁居、开业、会议、吊唁等,人们都喜欢用对联渲染气氛。还有节日、胜迹,人们也都用对联,并以书法、工艺装饰增添景色品味。
如南湖革命纪念馆,董必武同志题了一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副对联为此馆增色不少,让参观者无限怀念革命先烈。
第五,群众性。对联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如文章开头姚雪垠所说的,粗通文墨的都可以作对。如传说中有一故事,有位老农做了一联上联:
木犁辕曲犁田直。
有一木匠见后立即对出:
铁锯齿斜破板平。
这真是一副巧联。说明广大群众都可以参与对联的制作。最后,我也编几副已末年的春联供大家欣赏。
辞旧岁,各行各业成绩完满。
迎新春,条条战线齐创宏图。
中国梦,亚太梦,世界梦,小小寰球齐做发展美梦;扫雾霾,惩贪腐,反恐怖,朗朗乾坤人民享受幸福。
马年如意,路线教育,促进经济大发展;
羊岁吉祥,依法治国,确保更上一层楼。
春回大地,万里江山如锦绣;
万民共庆,风流人物数今朝。
辞旧迎新,今年更比去年好;
抚今追昔,思昔方知今日甜。
山清水秀,梗阳大地风光好;
人寿年丰,清徐人民喜事多。
玉宇风清歌盛世,
神州日丽贺新春。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