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县委 紧贴群众 以报为基 多元发展 ——清徐报社新春座谈会发言摘要 作者: 时间:2015-02-06 次数:35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茂华:
  清徐报历年来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改版后,信息量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增加了电子版、开通了微信平台、增加了语音功能,方便了读者。建议今后继续提高办报质量,还要在一些细小的地方多下功夫。并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提高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让清徐报更加出彩,真正办出清徐特色,成为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都喜欢的一份报纸。
  牛宝生:
  清徐报由小报改大报,整个版面显得活跃起来、生动起来、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了,也更贴近群众和接地气了。新闻报道中之前出现的刻板教条的东西也基本不见了,副刊上诸如乡情乡韵、文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也更具创新性了,希望清徐报能继续发好清徐的声音,既是紧贴县委、紧跟群众的声音,也是开放包容、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声音;能品出清徐的味道,既是酸、绵、甜、香、鲜的醋味,也是甜盈盈葡萄的味道;能播出清徐的动画,是活灵活现的背铁棍的画面;能展现清徐的颜色,就是黄澄澄的洒金红杏儿的颜色,就是紫、红、黑、白、绿等各种葡萄的颜色。希望清徐报能体现大报的精神,晚报的特点,更具有清徐的乡土风情。
  梁果珍:
  从清徐“小报”到今天的“清徐大报”,清徐报办得越来越好,如今质量也高,老百姓也非常欢迎,走在街上经常听到大家在议论,“今天清徐报登了点啥?有没有……”成绩值得肯定!也建议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栏目的吸引力。
  啜希忱:
  要重视报纸版面和栏目设置的固定性,要用丰富多彩的文字把栏目编织得更精彩,更吸引读者。
  在报纸内容上,每月要努力推出一篇具有影响力的重量级新闻作品,采编人员要有精品意识,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文章校对要再认真细致,要特别注意细微之处,尤其是要重视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把文章题目推敲得更好。
  韩玉林:
  与清徐报纸结缘20多年,依旧情有独钟。改版后的报纸内容广泛、题材丰富、通俗易懂,版面更加精彩,令人耳目一新,为清徐报社采编人员的辛勤劳动点“赞”!
  报纸今后要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大到各项政策,小到住房、看病、出行、上学等方面均要关注,民生新闻报道特别要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李润开:
  我一直关注清徐报,20年来,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次改版体现了报纸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别是体现了报社的进取心、责任心。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清徐报社的工作,多写作、多投稿。
  白丽香:
  由小而模糊、黑白的油印小报发展到如今的彩色大报,又有了手机报、微信公众平台……这是巨大的变化,报纸的变化与报社采编人员的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建议充实版面内容,多宣传民生类的新闻,让报纸更贴近百姓生活。
  郭会生:
  我是清徐报的一名老读者,清徐报的每一次改版和进步我都见证了,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一是同类的文章最好能进行归类,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要注意图片色彩的安排。
  二是要积极扩充稿件的来源。可以面向基层大学生村官和文学爱好者及清徐落地企业的通讯员等高素质人才和在外学习、工作的清徐籍优秀人才征稿。
  姚润生:
  从小字体到大字体,从小版面到大版面,清徐报改得越来越好。报纸普及面广,能把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政策及时传达给大家,能及时反映给群众。
  郭亚东:
  报社办的手机报很好,微笑平台更及时更活泼,乡镇工作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希望报社继续关注基层、关注民生,越办越好。
  石履山:
  清徐报获得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在今后的日子里,要讲好清徐的“新故事”,要生动、要感人、要品格高雅,要发出好声音,要做到相辅相成。
  清徐报在关心国家大事,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文明和精神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清徐报也是草根作者的创作园地,展现栋梁之才的家园。
  齐子豪:
  清徐报由小报变大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感谢清徐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多年来所付出的努力。建议开辟读书专版或者专栏,要通过开设读书专版或专栏宣传国学文化精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仁爱、勤劳、责任。
  要通过各种方法打造读书学习的交流平台,特别是年轻人也要进行读书交流,并且要做到长期学习。
  副刊上的文章,增加介绍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内容,努力做到一张报纸看全国。
  刘丽:
  现在,大家对清徐报关注度很高,特别是改版后的报纸更令人喜欢。希望今后的报纸栏目更有针对性,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读者的栏目和版块。
  王鑫:
  手机报、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以手机和多媒体的平台进一步带动报纸的覆盖面。
  进一步贴近群众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便民服务、社区服务、热线服务等,希望提供更多的用工招聘等服务信息。以基层群众为主,更加服务百姓,从而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作为基层通讯员,今后多写反映乡镇工作的新闻,努力做到用服务丈量民情,用文字去记录工作。
  武学忠:
  清徐报如今的版面越来越有质感,尤其是在新闻摄影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要想拍一张好的照片必须要多吃苦,希望以后报社的同志们能在新闻摄影上多下功夫,新闻图片要讲究深,讲究新,讲究快,让每一张照片动起来,为报纸的版面增添更多鲜活的内容。
  李婷:
  身为80后,我是伴着清徐报长大成熟起来的,2015年1月,清徐报改版后,拿起报纸时,让大家眼睛一亮,新改版的清徐报清新大气靓丽,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为清徐报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祝福清徐报越办越好!
  闫永胜:
  我是一名清徐报的老读者,多年来,清徐报一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原则,重品位,希望今后报纸能继续坚持一贯的办报理念,继续宣传正能量。建议开设一些专门的版面或者栏目介绍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报纸与时俱进的品质。
  王钢宝:
  我是一名基层的通讯员,多年来一直关注清徐报,新的一年,清徐报改版后,报纸版式更加新颖,更加关注民生、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此,我也希望报社的老师能及时指导反馈通讯员的稿件,让每位通讯员都能写出更好的新闻稿件。
  李美锋:
  希望有关乡镇信息的稿件能再增加些,相关信息量进一步扩大,报社能及时与通讯员交流反馈,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
  李小青:
  我是一名乡镇的通讯员,清徐报与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每个星期我都会投稿,当然更关注报纸的内容。清徐报改版后最大的感受是报纸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借鉴优秀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写作能力,为清徐报提供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稿件。
  韩靖宇:
  我对清徐报非常有感情,报社给了我“家”和“根”的感觉,新的一年,我希望报纸能办得更好,做好清徐的“领头羊”。
  李小娟:
  清徐报改版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改版后的报纸思想性更强、吸引力更强、冲击力更强,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前辈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向各位前辈学习,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张见素:
  报刊杂志的生命是拥有读者。作为县域主流媒体,清徐报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清徐报应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二十年来,它认定“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好”这一朴素的道路,打造出一支不辞劳苦、不计较报酬的精英团队,并积淀为他们的优良传统;20年出版了近3000期报纸,为政策宣传、监督促进、树立新风、弘扬正气、知识传播、陶冶情操尽了一个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它精心组织、海纳百川,构建起一个老当益壮、新人辈出、团结向上的作者群体。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它的结果就是拥有了强大的读者队伍和大家的广泛赞誉。
  本版文字由李小霞 李晓雪 牛俊娇 王婧 李璐整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