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米与腊八蒜 作者:思水 时间:2015-01-26 次数:36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即将到来的元月二十七日,即是农历甲子年十二月初八日,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平安由来已久,从上古时代一直沿续至今,可谓历史悠久,意义非凡。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过腊八节蒸馏米和淹制腊八蒜就是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两件大事。
  腊八节前几天,就要将上好的(由粟子碾制而成颗粒饱满金黄色的)软米浸泡在一个大盆子里,泡上三四天之后,盆子表面就有了发酵后的白色气泡,这时就要将发酵的水倒掉,换上清水继续浸泡,这叫做换浆米。再见盆子里出现同样的白色水泡,仍然要换浆米。这样换浆三、四次之后,就算是换浆好了,可以蒸馏米用了。
  蒸馏米的工具叫祭盔。圆形呈筒状,高约三十公分左右,直径大致也有三十公分上下,大小不等,看家庭人口多少,选用不同大小的祭盔。祭盔下有若干小园孔,上面配有相同大小的盖子,都是陶制的,合严合缝,以上锅不露气为上品。在我们北方地区多有烧制陶器的陶窑,以平定的陶器最有名气。旧时每逢腊八节到来,就有沿街叫卖祭盔的小贩,改革开放之后,市镇的杂货店也多有销售,很方便地就能买到。
  蒸馏米要选用上好的大枣。我们清徐乡间盛产壶瓶枣,枣大肉厚核小,就是做馏米的首选。交城的骏枣也受人青睐,近日市面上又见有一种新疆产的伊黎大枣,个头也可与壶瓶枣媲美,也可选用。做馏米时,要事先选好,清水洗涮干净备用。
  蒸馏米时,将祭盔安放在大小合适的锅上,当水烧开之后,将事先清洗好的大枣,安插在祭盔下面的圆孔内,一个孔一个放好后,就可在枣上加一层(大约一寸厚薄的)换浆好的软米,然后加盖。这时,要在祭盔四周用棉花或软布块或浸湿的纸片塞紧,以防露气。当蒸气蒸上来之后,揭开盖子,在米上面放一层大枣,在枣上面再放一层米,然后加盖。就这样一次次地放一层枣,放一层米,直到将祭盔放满为止,让锅内开水沸腾,蒸气不停,一直蒸着馏米。当揭开盖子,用筷子拨拉一下,见到米与米中间粘出细丝丝后,就要用笊篱(漏勺)撑住在米上面倒点开水,这道工序叫做上亮。这样既增加了锅里的水量,又给未熟的米内增加了水份,使蒸好的馏米更加松软黏性更大。这样上亮好几次后,品尝一下馏米香甜金黄闪亮可口好吃,一祭盔馏米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馏米蒸好之后,就要做上可口的汤与丰盛的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尽享节日的快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日的馏米随时可做。娃哈哈品牌的“八宝粥”,畅销全国。超市与商店的五谷杂粮随处可见,给人们食用粥类食品提供了方便。现代人进入了幸福的年华。
  每逢腊八节到来之时,小孩子们就高兴地开始剥蒜。每当夜暮降临,将平时积攒起来的南瓜籽和地里自己收获的葵花籽、花生,上锅炒熟,全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品尝这些平时少见的美味,一边开始剥蒜。经常是大人说够用了,小孩子们却坚持不停地一直剥蒜。蒜剥好后,就用家藏的老陈醋,将蒜浸泡在密封的罐子里,腊八蒜就做好了。有传统的说法是,腊八这一天浸泡的腊八蒜是绿色的,过了这一天就成白色的了。平日不论那一天用醋浸泡蒜,开始也是绿色的,时间长了就成为醋的棕色了。太原酱菜场生产的糖醋蒜,一年四季畅销全国,可谓是一种拳头产品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