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浩”痴语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作者:齐子豪 时间:2015-01-07 次数:165 语音阅读:
最遗憾的,是自己,一个曾经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却至今网盲一个。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却眼睁睁就是去不了;面对一个绝好的书友,却因无知而错过了结交的机缘。
最痛惜的,是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作者,一个“90后”,正当风华正茂的弱冠之年,却那样的万般无奈,那样的说走就走了。
最感动的,是程浩对读书、写作的追求——一个身患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肺部感染和心脏衰竭等多种疾病,一出生便被医生断定活不过五岁的人;一个每年春季都要进医院住上一两个月,而且每次住院几乎都要收到病危通知书的人;一个一生下来便没有下地走过路,也不能上学不能正常读书写字的人,硬是用十岁到二十岁的十年时间读了多达两万余部电子书,同时写出了四十多万字的专栏文章、书信、日记和读书笔记等作品。《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就是他各类专栏文字、知乎机智回答、书信、短篇小说的文字结集。他的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和思考。仔细品读他用生命写就的文字,我深为作者分析认识问题超乎年龄段的思想深度所震撼。
最想推荐给大家的,是程浩关于读书、写作的几段比较独到的见解——
程浩说:“旁人说我读书很多,对于这一点,我是不认可的。我反倒一直认为,自己读过的书,真的少之又少,知识面也狭窄的可怜。这绝不是读书人惯有的谦虚,而是我心里的实话。我对读书的理解,早已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过:读书不光不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反倒更加暴露我们的无知。世界是庞大的,你所掌握的那点儿自以为是的知识,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甚至对整个世界而言,它根本不配称为“知识”,那不过是一点儿必不可少的生活常识。说到底,每个人都是坐井观天的蛙,仅此而已。
一本书的价值如何体现?不是看什么人写它。如果一部旷世经典落到一位徒有其表的人手中,那即便是《圣经》、《史记》、《广义相对论》,也不过是变成了装点自己的胭脂水粉,未见得有什么价值。而真正能够将一本书的价值体现出来的,永远是那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读者,永远是那些对知识有着虔诚信仰的读者,永远是那些热衷于总结、分享与传播的读者。
作为一个自幼卧病在床的“职业病人”而言,读书带给我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认为生活不过吃喝二字;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一生都无法经历那么多人物带来的感情。
曾经有朋友问我:浩子,你觉得你的劣势是什么?我告诉他: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仅仅有三年的写作经验。如今如果有人问我:“浩子,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那我会用相同的答案回答他。假如一个人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劣势,那么这个劣势将成为他最大的优势。我坚信只要我足够努力,并且日复一日地写下去,总有一天我的作品会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虽然我明白,努力之人很多,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有所收获,但这是我的信仰。我会为这个信仰继续付出、继续坚持、继续努力,直到我精疲力竭。
这,就是我极力想向大家推荐的亲爱的浩子。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坚持把活着当做一种事业,把读书、写作当作一种信仰,只要活着,只要一口气在,就坚持不懈,就苦苦追求,直至能量耗尽,直至精疲力竭。
对照程浩,我常常扪心自问,一个时刻站在两个世界边缘的“职业病人”能做到的,我们健康人为什么做不到?
当然,推荐大家阅读少年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只是希望大家感受这个少年在命运峡谷中的思想之花,从中获得如他一样能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心态,并且懂得读书的可贵与不凡,学会用心读书,用心筑梦。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