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奇崛实平常
作者:张见素 时间:2014-12-28 次数:130 语音阅读:
几年前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母亲逝世周年祭》,文中年轻守寡后再嫁过来的继母临终前提出跟谁合葬的问题时,这样写到:
临终时,母亲问我:“我死了,跟谁合葬?”“这还用问,自然是跟俺爹!”“你爹要我吗?”“为什么不要?”我反问。
她说:“你爹死时六十岁,而我今年已经九十六,岁数相差这么大,他能要我吗?”天真幼稚的逻辑推理,把她身旁的人都逗笑了。但她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接着是短时间的沉默,她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又说:“在我前头,你爹已经有两个老婆,她们也同意要我吗?”
看到这里,几乎要落泪,一则为文中可敬的母亲,一则为半路结成的母子的深情。
文章署名王亮,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有意留心有关他的信息,发现许多人都知道他。但我对这样的前辈心存敬意,不敢贸然打扰,所以未曾前去拜访。
有一天一个朋友说王亮老师已经89岁了,想认识我。我真是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去看望老人。
为我开门的是王亮老人,但我一瞬间认为不是他本人,因为跟我想象中的形象相差太远了。至少该是高大的吧?至少应该是更年轻的吧?难道铮铮铁骨的汉子,原是一个瘦弱的老者?难道岁月无情,就什么样的人也都会老去?在那一瞬间,我想我是逻辑混乱了。
但我一坐在沙发上,握住老人青筋暴突的手时,我就恢复了理智。所谓饱经忧患,所谓历尽沧桑,忧患和沧桑,清清楚楚地摆在了这里。
奇怪的是,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居然没有一句说到过去,而我现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居然想不起那天到底聊了些什么。关于这位老人,现在,我有一段历史和一个传奇,一个由这段历史制造的传奇,它们来自老人的自传《破涕为笑》。
正如《破涕为笑》前言所说,“我的一生,行踪飘忽,饱经沧桑,富有戏剧性,用不着虚构,就是一部长长的电视连续剧。”
书的开篇,一幅很标准的照片,下面注明1950年摄于新疆军区。棱角分明的脸和五官,一身军装,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军帽上五角星帽徽中间写着“八一”,戴眼镜,一个典型的随军记者,一个24岁风华正茂充满憧憬希望和追求的年轻人。
书中,一件军大衣,一顶棉军帽,一脸胡须,双眼迷茫,下注“罢黜回乡1964年摄于平泉”,雪地,远山,一株枯树。
一只老狗,每天都把劳动了一天、疲惫不堪的主人迎回家,主人坐在台阶上,它紧依着人卧下,主人拍拍它的头,它就把头枕在人的大腿上,善解人意地望着人,眼中满含怜悯、同情或安慰。
这几幅画面之间,有弃商求学、逃婚离家、当兵出逃、战争逃亡、热恋、失恋、囚禁、流放、还乡、制裁……
其中的原因,众所周知,有历史的,有时代的,有个人的。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理想主义的人,他们有合乎情理的理想,有并不过分的追求,但他们在时代和社会的洪流中,就像一颗沙粒被夹裹着前进,身不由己。如果他企图挣扎,胆敢逆流,就会付出失去自由、丧失人格和尊严的代价。而他们的挣扎和逆流只不过是想说真话,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的孩子说起这个问题,我说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了。他对我说:“你那是理想,而这才是正常。”
这样的人,他们并非不懂这个世界,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性格如此,不能通融。他们为人正直,恪尽职守,善良自觉,本该活得很好很幸福,但事实是他们的处境遭遇都很让人心疼。
幸好,这个世界总算公平。
上天在赋予人苦难的同时,必定会赋予他等量的能耐用来制约苦难。
书看完后,可以聊往事了。我断定他被关押在监的时候,一定很难过。但他说没有。他说:“我以为刚进去的那天晚上会睡不着觉,结果睡得很好,和往常没有区别。”我说在那里头一天到晚做些什么呢。他说和狱友下纸棋聊天讲故事。我问他最初被囚禁在寝室的时候,一个人,不觉得苦闷吗。他说不觉得。
风刀霜剑严相逼——当初度过的每一天,当真是这么轻描淡写么?
他说:“我就是心态好,看得开。”
是的,高龄有许多的好,其中之一就是既是结果又是证明。
在老人家里,我见到了他的女儿,她从卧室出来打招呼,不多说话,只是一脸微笑。我问她怎么没去上班。她说我爸爸这样,离不开人,所以请假在家。家里一尘不染,老人干净整洁。这位女儿,是这个传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想这个世界上,无数平凡的人,身后都可能有一个传奇。而许多人,许多事,看似奇崛,实为平常。奇崛的是遭遇,平常的是对待遭遇的态度。
我所见到的王亮,是一位89岁的老人。但现在,占据我大脑的却是他年轻时的形象,一位有思想的记者,一个落魄还乡的游子。我想这个形象恐怕是不会变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