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作者:韩玉林 时间:2014-12-14 次数:17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印染的多彩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称谓。走在街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比比皆是的欧式建筑,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荣膺了中国“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的步行街——中央大街了。
  在去哈尔滨之前,对于素有哈尔滨第一大街之称的中央大街尽管有些了解,但当真正置身于此地时,那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还是带给我不少的冲击与震撼,甚至有一种身处异域的错觉。上午8点多,当我们来到这里时,金色的阳光洒满了中央大街两旁高大的楼顶,用条石铺成的光亮、圆润的路面,一直伸向远处。路两侧的鲜花恣意绽放,精品商厦鳞次栉比,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让人目不暇接。街上游人如织,身材高挑的哈尔滨美女不时地擦肩而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啊,真是太美了!
  漫步在中央大街,可以在这条街上领略到欧洲城市的风情。至今来哈尔滨的欧洲人,都要到这条异国他乡的中央大街,感受一番颇有家乡味道的文化氛围。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它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一条市民欣赏西方建筑艺术不可替代和不可多得的历史长廊。
  导游向我们介绍说,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又恢复为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
  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近代一座非常有影响的国际大城市。旅居哈尔滨的洋人中,以俄国人居多,“东正教”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原是沙俄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一座木结构随军教堂。随着来哈尔滨“东正教”教徒的日益增多,于1923年在原教堂的基础上重建,历时9年,1932年竣工。竣工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一座砖石结构的教堂。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教堂通高53.35米,总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同时可容纳2000人。
  一条不过千余米长的街道,竟然涵盖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在这些建筑中,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欧洲最有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神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人们将它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相提并论。
  走在大街上,引起我注意的还有那独具特色的方石路。据史料记载,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块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刻,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有人算过,整条大街铺有石块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啊!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的密实而精巧。我们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感,让人舒服惬意,步履翩然。
  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大街上,有著名的马迭儿宾馆、道里秋林、教育书店、华梅西餐厅、中央商城……这里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以及各国的干鲜水果,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看着大街两旁那竟相媲美的橱窗,我不由的就想进去造访一番。于是选了一家俄罗斯商店走了进去。所卖的东西都是俄货,有军用望远镜、呢大衣、镀银酒壶酒杯、电动剃须刀、打火机、工艺品、套娃、手表、钱币……似乎每一件都十分精美,我有些爱不释手,一番艰难取舍后,最终挑选了2个装饰挂件。
  走出店面,前方徐徐飘来一股烤面包的香气。闻着香气走过去,就在十几步远的一家糕点房前,摆放着刚刚出炉的各式“大列巴”(大面包)。虽然早就听说过“大列巴”好吃,但看着一个个足有三、四斤重的大列巴不敢买,怕一下吃不了。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面包做成那么大?也许是几个人合吃一个,觉得更有和谐气氛吧。听说俄罗斯的巧克力质量高,味道好,价格也不贵,于是买了几块,带回去让孩子们品尝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中央大街是来哈尔滨旅游观光者必到之地。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至今,居住在这里的哈尔滨人仍生活在周末舞会、伏特加、大列巴、啤酒香肠、《喀秋莎》的诗歌般的氛围中。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