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一面鲜艳的国旗在空中迎风招展。国旗下,1300余名身着校服的学生精神抖擞地进行课间操活动,他们脚下摆着五颜六色的毽子,课间操后,他们还要进行踢毽子活动。操场四周,到处贴着宣传画,写着宣传栏,图文并茂的内容把隆冬的校园装点得五彩缤纷。进入教学楼,从一楼到四楼,每个楼梯、走廊墙上,《国学》经典、学生课外活动照片、图画作品等,将孩子们包围在一片书香天地间。教室里,个性亮丽的设计为孩子们筑起一个个温馨、幸福的港湾……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含情,让每一个心灵都净化,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是县职工子弟校多年来的办学宗旨。
A优美环境濡染人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从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要本着“书香韵乐”的教学理念,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他们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新建了特色鲜明、寓意深远的学校文化墙,装饰了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楼,使校园文化时时处处展现在师生眼前。
一进校门,学校历年获得的荣誉奖牌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熠熠光芒,“行胜于言”的校训、“身健康、心开放,形和谐、意超越”的校风和“德服人、心系生,勤治学、技精湛”的教风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国学经典、养成教育、祖国风采等文化系列墙明快醒目,内容丰富,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各类名言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每一个学生;文化长廊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拍手歌》等内容时刻提醒、督促着积极上进的孩子们;楼道内《论语》译文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让学生时刻可以感受到国学知识的魅力;学生作品栏、课外活动栏中的习作、绘画、照片展示着该校素质教育的成果;班级内精心设计的读书卡、手抄报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凸现出班级特色,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B 和谐制度凝聚人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为让各项制度深入人心,该校本着“和谐、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运行制度,并经过全体教师会议讨论,不合适的地方当场提出意见,大家围绕意见做出讨论,直至全体老师举手通过。制度包括考勤、学习、备课、上课、作业、师生一日常规等十多项内容。年终岁尾,各项考核还要与教师绩效工资、评优评模挂钩,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该校十分关注教师队伍发展,校领导经常与教师一起研究课改,“五二五快乐课堂合作学习行动研究”课题实验是该校精心打造的重点课题,为了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号召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全部参与,并组织集体备课、听课等活动,让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而且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制度的约束与管理,学校内迟到早退现象没有了,闲言碎语行为杜绝了,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年级之间、各班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暗自较劲、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C 行为习惯触动人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在日常教学中,该校立足于“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用文化行为的正能量去激励每个学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关心关注学生平时的点滴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成功的人生奠定扎实基础。比如,卫生方面,学校每周都要组织两次集中检查,并随时抽查;纪律方面,每天设立监督岗,随时随地监督不文明行为;学习方面,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及时查阅字典;生活习惯方面,号召学生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并向家长发放了《生活习惯家校互评表》,让家长监督孩子在家的表现。
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也是该校多年坚持的一项有益工作,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他们都要举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进行经典诗文阅读、收集相关资料等,每班还要将收集来的资料做成成果集,在全校展示;诵读经典也是该校一大亮点工作,为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诵经典之作,学校针对年级特点,专门编纂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还编印出版了校报《子弟新韵》,号召学生踊跃投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老师到学生,该校每周都在进行软硬笔书法练习,师生在一笔一划中体会中华文化精神,每学期末,学校还要在各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举行全校写字比赛,通过开展比赛,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三月份,李名砚等78名学生分获第28届“太原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七月份,刘诗媛同学在山西省“走进最美中国人”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讲故事比赛二等奖;九月份,子弟校5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太原市汉字书写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子弟校共有学生社团组织23个,成立于2005年的民乐队如今已在全市都小有名气,十年来,该乐队代表学校乃至清徐县参加了省市系列活动,并获得了优异成绩。为让更多的孩子有一技之长,该校李俊霞、崔晓玲、李蕾红三名音乐老师将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引进课堂,并利用节假日、下课时间无偿为乐队孩子“补课”,她们说:“民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音乐,一定要让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
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从2005年到2014年,县子弟校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课改先进集体,此外,还先后获得了“省级红旗大队”、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市“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如今的子弟校,校园环境优雅、和谐,文化氛围浓郁芬芳,办学理念独特新颖,管理模式民主规范。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地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