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舅罗文弼
作者:思水 时间:2014-12-05 次数:237 语音阅读:
罗文弼是我外公的长子,是我的大舅,也是我的故乡清徐县城关地区知名的中医师。当年大舅是清徐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量级”医生,关于他的医术,至今人们谈论起来,仍然念念不忘。
外公生于公元1879年,在他十九岁时,参加了县考,考取了秀才。就在那一年,我的婆婆,诞下了他们的长子。故外爷给他的儿子,取了小名叫“学生”。后来长大了,上了他自己开办的“私塾”,又起了学名:“罗文弼”。外爷是一个读书有成的人,给我大舅取此“文弼”的大名,也是要他发奋读书,发扬光大吧!
大舅从小聪明睿智,在他呀呀学语之时,外公就教他背诵《弟子规》、《百家姓》、《诸子格言》、《诗经》以及历代名人诗词。在他五六岁时,上述名篇,就都能朗朗上口了。于是,外公就让他进了自己开办的私塾里学习“四书五经”,到了他十岁左右时,便让他跟随外爷的朋友,我们叫“巩城外爷”的知名中医学习医术。在他十五六岁时,他已经熟读了许多诸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傅山、傅青主的《妇科秘籍》等医学专著,至于医生必读的“汤头歌诀”,《药性歌诀》更是滚瓜烂熟。好多书本上没有的药性与处方,他自己都编著成便于记忆背诵的歌诀。他又随同“巩城外爷”去学习临床,对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术与对症处方等,通过实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学习了中医的基础知识以后,外公便让大舅去南关大街上叫“广德堂”的药房里去学习。这“广德堂”里,有我外公的股份,坐堂的医师,又是我外公的朋友。大舅在“广德堂”里不算正式学徒,也不挣工钱,只是跟随坐堂医师学医术。在“广德堂”的日子里,大舅不仅认识了各种中草药,而且又熟悉了各种药品的药性和作用。
大舅到了二十岁前后,就能单独为病人开处方看病了。于是,大舅就去到了大北村的学校里,一边当老师,一边给乡亲们看病。
有一天,大舅在学校的院子里散步,抬头一看,对面的房上,站着一位高挑温静亭亭玉立的淑女,不由得眼前一亮。那位少女看到我大舅抬头,便一闪身离开了。这位少女是大北村一位靳姓人家的千金。她在闺房里寂寞了,就去房顶上散心,有一天看到了正在学校院子里散步的大舅,被我大舅英俊潇洒的气质所吸引,从此每天都要上到房顶上暗暗地看我大舅。这个淑女就是我的大妗。他们二人就是这么一瞬间的相见,便一见钟情。我外公知道此事后,便托人给大舅去大北村靳家提亲。我大妗对我大舅早已倾心多时了,媒人一提,她们全家应允。而我大舅,因学医耽误了时日,按当时的习俗,年过二十已是晚婚年龄了。就在大舅二十四岁那年,即1922年,将我大妗娶进了家门。次年,生下了我的表兄罗思贤。
大舅长大成人了,由于他聪明过人,又肯钻研医术,看病既诊断准确,又处方得当,所以治好了许多疑难疾病。特别是待人和气,又善于疏导人的心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有影响的中医师了。尤其是他的妇科,治好了许多在别人看来难以治愈的病症。
我大舅看病的效果越来越好,他的医术被人们越传越神,不仅城关地区的人请他看病,就是远在太原和交城、文水、祁县的人们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求医。有时我大舅还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请他的轿车已经打在了学校的大门外边了。后来,在我外公的建议下,干脆辞掉了教师的工作,一心扑在医学上,成为一名专门从事治病救人的中医师。
解放后,大舅在城关诊所就医,人民公社化以后,就在城关公社医院工作,后调至平泉保健站,为边山地区的群众服务,直至1964年病逝,享年66岁。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