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快乐的“石老人” 作者:孟晓湘 王艳平 时间:2014-11-30 次数:10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说起青岛旅游景点石老人,就想起了我县马峪乡东马峪村的“石老人”。这位满头白发,一脸络腮胡须,红光满面,成天乐呵呵的老人名叫郝志刚,今年82岁。郝志刚因体格健壮,性格开朗,乳名又称石义儿,所以人们也尊称他为“石老人”。更使“石老人”心意畅快、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的是他和老伴郝改莲非常幸福快乐地渡过了“金婚日”,正携手共享“翡翠婚纪念日”,这一对老夫妻尽享着人生一大快事——四世同堂,天伦之乐。
  郝志刚老人,性情耿直、乐观开朗、为人热情、与世无争,说起话来思维敏捷、言语流畅、谈古论今一套一套地讲得津津有味,而且还很风趣。郝志刚还有一段很少人知道的故事:抗战时期,驻扎在白石沟里的八路军同志与人民群众关系鱼水情深,沟里的八路军同志出沟执行任务时,暂住堡垒户家中,常常给群众挑水,和群众谈心,老乡家的孩子们放学后经常和八路军同志玩耍。一次,从白石沟里出来执行任务的十多名八路军同志,同往常一样,完成任务后返回途中路过马峪村,在一堡垒户的院子里小憩。正在这时,日伪军从清源县城出来清乡,被正放学回家途中的郝志刚发现了前头探路的日本先行队,郝志刚立即想到了村里的八路军同志很可能还不知道这一情况,按照惯例,后面肯定是敌人的大部队,八路军同志会被堵在堡垒户院里,与敌人打起来,寡不敌众,肯定会吃亏的。在这紧急关头,机警的郝志刚悄悄地绕小道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正在堡垒户家中的八路军同志,保护了八路军同志安全转移。白石沟八路军根据地为表彰郝志刚机智勇敢的行为,特奖励他铅笔、写字本等学习用品,并激励他好好学习,为抗战胜利做更多的事情。
  郝志刚从小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上过八年小学的他,写的一手好字,村里有些写写算算、房屋地契、红白理事都找他帮忙。村里人提起郝志刚都说:“石义儿这人,热心肠,人们找他帮忙,他总是乐呵呵的尽心尽力,从不推脱。”按郝志刚的说法:“有人要我帮忙,说明大家都看得起我,我对大家还有用。”由于他做事细心负责,农业合作社时期,生产队每年冬天大白菜的入窖越冬储存管理工作就由他负责。
  郝志刚与他老伴郝改莲同村同队人,彼此认识,结婚那个时候正值新中国建国初期,生活尽管比较艰苦,两口子的恩爱和情感不曾因贫穷生活及艰辛的劳作而褪色,始终相互体贴,凡事都商量着办,从没因家庭琐事发生过一次吵架、脸红的事。如今生活好起来了,两人更是彼此关心爱护着对方,老两口相濡以沫走过了58年,正携手共享“翡翠婚纪念日”的欢乐,看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老两口,不禁让人羡慕不已。
  郝志刚夫妇住的小院很干净整洁,院中央一棵枝叶繁茂的柿子树,每逢金秋时节,那金黄色的柿子挂满树上,实在招人嘴馋;一簇簇的串串红,火红火红地绽放着,象征着老俩口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幸福美满;郝志刚那晋韵十足的山西梆子唱腔,更让小院增添了几许温馨和欢乐。
  平日里,儿孙们一有时间就来给老两口做爱吃的饭菜,与老俩口聊天,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一大家三十多口人都回来与老人团聚,这小院更是热闹非凡。重孙们“老爷爷、老奶奶”的喊声一声接一声,直把老俩口乐得满脸堆笑,亲亲这个,抱抱那个,老俩口忙乎不歇。好一个四世同堂、融情暖暖的幸福大家庭。
  郝志刚常常对儿孙们说:“屋檐头的水,你不孝顺爷,谁会孝顺你?”他不仅是以《百孝篇》、《弟子规》去教育子女,更可贵的是他本身就是一位大孝子。他父母在世时,当时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和媳妇总是处处以孝为先,家里、地里重活他们都主动承担,饭做好了先端给父母,有啥好吃好喝,添置衣服总是先让父母。用郝志刚的话说:活儿可以偷懒,孝敬老人却不可怠慢,这是老祖宗流传下的传统,丢不得。老两口的孝亲敬长,无形之中为孩子们树立了尊老的榜样。郝志刚老俩口最为自豪的是,大家庭里没有人红过脸,婆媳、妯娌们都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的确,邻里们也为郝志刚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及婆媳妯娌间的相互理解、和睦共处的美满生活而深感羡慕。“最美不过夕阳红,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斜阳西下,映照得小院里串串红更红更艳,也映照得“翡翠婚”老人幸福的笑脸更灿烂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