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浅释 作者:王增维 时间:2014-11-09 次数:18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期期: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个叫周昌的大臣,犯口吃的毛病,每讲一句话,常带“期期”两字。艾艾:三国后期魏国名将邓艾也口吃,说话常不断地重复“艾艾”。因此,后人将他们两人的期期和艾艾连在一起,创造了“期期艾艾”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结巴,十分困难的样子。
  这则典故因涉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因而它的出处也有两个。周昌的“期期”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的“艾艾”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周昌,西汉大臣,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人。秦始皇时做过泗水卒史的小吏。刘邦起义后,加入起义队伍,随刘邦攻入关中,任中尉,是最早追随刘邦起义的开国元勋。汉高祖登基后,任御史大夫,被封为汾阳侯。周昌为人倔强,刚直敢言。当时刘邦已把他和结发妻子吕雉(吕后)生的儿子刘盈立为太子。但刘邦此时正宠幸一位叫戚姬的妃子,戚姬三番五次哭哭啼啼地请求刘邦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于是有一天在朝堂上,刘邦提出废长立幼、改立太子和大臣商量。谁知话音刚落,一向刚直不阿的周昌立即满脸怒气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他又急又结巴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此事只好搁下。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魏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面)人。初为司马懿掾属(官署属员),他向司马懿献策,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积草屯粮,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并著《济河论》加以详述。后为镇西将军,和蜀国北伐的姜维相持。公元263年,进封邓侯,都督陇右诸军事,与钟会分兵两路灭蜀。邓艾率领精锐自阳平道入,行蜀国不设防的无人之地七百里,突然到达蜀国都城成都城下。蜀主刘禅猝不及防,只好投降。邓艾有勇力善谋略,只是说话口吃。晋王司马昭对邓艾十分欣赏,曾和他开玩笑说:“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