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晴:清香传得天心在 作者:白俊英 时间:2014-09-30 次数:16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她是一个能床前敬孝、不似女儿胜似女儿的好儿媳——有口皆碑;
  她是一个“一手托两命”、用52个春秋把3000多个婴儿接到这个世界上而无一次接生事故的人——德高望重;
  她是一个古道热肠、不计较得失、处处留爱的人——本色人格!
  她,就是原吴村卫生所医生潘小晴,年已古稀,但她满头华发里,却藏着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没见过这样孝顺的儿媳”
  潘小晴年轻时,婆家日子过得紧,公公去世早,7个儿子都是婆婆一手拉扯成人。潘小晴善解人意,心疼婆婆一辈子辛苦,经常熬汤做饭给婆婆补身体,家里还养了几只芦花鸡,但她觉得光有鸡蛋营养单调,家里又养了头大奶牛,每天给婆婆送去一斤奶。婆婆不喝,小晴就说:“妈,你一定要喝,你要嫌不好喝,我去给你买白糖去。”那个年代,白糖一斤才8毛钱,可是却不好买,小晴好不容易打听到交城郑村有,但却是八毛八一斤,小晴不在乎,骑了个自行车,直接给老人买回一盆来。当她把热乎乎、香甜甜的牛奶端到老人手上时,婆婆感动得老泪纵横,拉住小晴的手说不出一句话来。
  一次,老人流鼻血,刚止住就忍不住要去上厕所,小晴赶忙上前拦住:“妈,贫血病人怕摔跤,院子不平跌倒可不好,你就在家解决吧。”老人为难地说:“我肚子不舒服……”小晴明白了老人的意思,赶紧说:“不怕,妈,你拉在家里,我给你倒!”
  一年腊月,婆婆患眼病双目失明了,要去太原住院治疗,小晴自告奋勇去陪侍,当时,她肚子里的孩子已经8个月大,家人不同意,她就拉上丈夫说:“我们俩都去,你们总该放心了吧。”在医院里,医生、护士以及同室病友一直以为小晴是老人的闺女,当老人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俺儿媳妇”时,人们都惊叹道:“真没见过,还有这样孝顺的儿媳!”老人刚出院几天,孩子便呱呱坠地了,人们开玩笑地说:“你还要把孩子生在医院里呢!”小晴说:“生在哪里也算,俺婆眼都瞎了,我实在放心不下!”
  婆婆病重时,对小晴说:“小晴,妈还欠着邻居老李家钱,你可记得替妈还上!”小晴噙着眼泪说:“妈,你放心,您的身体会没事的,这钱您一定能还上。”她跑回家,向兄弟姐妹借了钱给了婆婆。但从那年起,她把老人的养老费翻了倍,小晴说:“妈手里不能没一点点积蓄,让她活得有底气些!”
  “我的病人安全,我就最欣慰”
  “一个是我的老人,孝顺他们我就幸福,一个是我的病人,她们平安我就欣慰。”1965年,市医疗队下乡,潘小晴被一眼“相中”,先后到市人民医院进修了两年之久,让潘小晴从一个赤脚医生“质变”成妇科专家、接生好手,从此开启了她“一手托两命”的不凡人生。后来,全县大考,潘小晴考了第一,获得了市卫生局颁发的“主治医师”的资格证书,成了全县唯一一个是有职称的“乡村医生”。“我的高血压病就是接生得来了,应该算个职业病!因为接生有太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和风险,好多都是命悬一线,关系着两条人命,接生完就头晕目眩,后来就形成这个病!”潘小晴微笑着,淡淡地说。
  吴村有个妇女,头胎时就有妊娠高血压现象,第二胎时来请小晴接生,小晴要求她们去医院量了血压,医院测的结果是“血压正常”。但异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产妇突然临时性妊娠血压增高,出现了可怕的产后大出血。送医院,来不及,她只能自己应对。产妇血流如注,小晴豆大汗珠往下落,最终她发现了出血口,她娴熟地准备好针和线,对准出血口一针下去迅速结扎,血流马上小多了,接着又结扎了几针,血终于止住了,大人的性命保全了!产妇一家感恩不尽,小晴却坐在那里两腿发软,后怕起来:“好险!要是找不到出血口……”她不敢想了。
  交城县有一户人家,正高兴添人加口时,媳妇却出现了难产,便来找小晴。救人要紧,小晴赶紧去看,没想到,接产的大夫违规给产妇打了两针缩宫素,小晴很生气,批评那个赤脚医生犯了大忌,赶紧告家人备车,需去医院救治,但此时,孩子已临盆,小晴只好应对,但更糟糕事情发生了,孩子胎位不正,出现了罕见的“面朝天”“枕后位”现象!凭着自己临床经验,潘小晴沉着应战,借着宫缩一点一点纠正胎位,一个多小时后,一声响亮的哭声划破沉寂,向所有焦灼等待人们宣告——母子平安!
  潘小晴1965年一直接生到2007年,52年间经她手出生的孩子不下3000个,都一直保持了“平安”的纪录!
  “有了困难别怕,记得还有潘姨!”
  潘小晴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人品出众,她古道热肠,见了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村里有一对智障夫妻,可儿子却很优秀,考上了外地一所高中。他家家徒四壁,连窗户纸都没有,晚上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哪有钱给孩子置办上学的东西。潘小晴知道了,赶忙拆洗了一套被褥,并买了一个新被罩、一块新枕巾、一身新运动衣和一件新衬衣,又送来100元,孩子和年迈的奶奶都感动得哭了,潘小晴给孩了擦干眼泪,拉着他的手说:“有了困难别怕,记得还有潘姨。”
  村里有了个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带着四个孩子,可是手脚却动弹不得,更不用说缝补衣裳。潘小晴不论刮风下雨,免费上门给她打针、送药、看病。一年冬天,天冷了,可四个小孩的衣服却烂得吐着棉花。潘小晴看不下去了,给病人打完针后,把四个孩子领到了一户有缝纫机的人家,一件件脱下来给孩子缝补好。
  一次,潘小晴带侄子去河南办事,在火车上他们看到一个人捂着胸口被搀扶着走来,潘小晴见状,赶紧拉起侄子让这位患者躺在自己的座位上,喝了些热水后,病人好多了。而潘小晴和侄子只能坐到地上。到了目的地,天色已晚,潘小晴四处也找不到住的地方,正在这时,火车上那位患者派人来接他们到他开的宾馆下榻,并大排筵宴款待了他们,原来,那个病人是河南某铜矿的矿长,他没买到卧铺票,在火车上发病时却遇到热心肠的潘小晴。
  潘小晴是全村德高望重的人,她家要修房子了,村里人知道了,自发地到门上来帮忙;潘小晴生病了,供销社的饼干都脱销了;村里谁家办喜事、做满月,村里人都邀请潘小晴出席,推也推不开。
  2007年后,潘小晴因为身体原因不再外出就诊,并住到了县城。她看到一个素不相识的邻居因为丈夫不在,女主人上班,照顾不上孩子,好心的潘小晴就隔三岔五给孩子包饺子、送包子,等孩子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时,孩子经常早已吃饱饭在做作业呢,让孩子的妈妈感激涕零。
  潘小晴一生行医,一生也在行善,她用无愧于心的行动,诠释了她平凡而质朴的一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