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中看 看中学 学中悟 ——赴太原日报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新闻中心 吴晓敏 时间:2014-09-28 次数:16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9月16日到9月19日,根据县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我在太原日报政文部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却也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
  学习期间,我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在等中看,在看中学,在学中悟。
  一、等,在等中看
  16日上午,我来到了太原日报社政文部报道,因主任有任务出去了,老师们让我在办公室坐下先等会,临近中午十二点,主任回来了,问了问我的基本情况就让我下午来找带我的岳娟红老师,下午我早早地来到报社,一坐又是一下午,好在下班前终于见到了带我的老师。一天的等待中,我主要就是看,看环境、看报纸、看人,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看着当天的报纸,我不由得把报纸和在坐的各位老师联系起来,报纸上大半的新闻稿件都是前一天在这个办公室完成的,看来新闻报纸行业真是以速度为准则的。从动笔到见报也不过就一天的时间,这种以经验练就的写作能力是我所羡慕不已的。
  二、看,在看中学
  带我的岳娟红老师主要负责教育这方面的新闻采写。几天的相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以及对于新闻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作为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两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客观地去报道事实。所谓敏锐性思维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在一个新闻事件当中,或在一个采访过程中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在一条优秀的新闻报道中,往往蕴含着记者们极高的政治敏锐度,这种敏锐度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具备起来的。另外,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最重要的还要遵循事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在此基础上还要为读者考虑,切勿拿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比较专业的知识,而且社会知识和经验也要同时具备。
  三、学,在学中悟
  四天的学习中,我能够两次参与到小岳老师的前期准备、策划,后期采访写作当中,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自己,整个采访过程让我收获颇多。
  ①精心准备,熟悉采访对象及任务。并不是初出茅庐的记者需要这么做,即使是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记者们每做一次采访前也要精心准备。
  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问题要具体、明确。
  什么是高质量的问题,就是关键性的最能体现受访对象特征的,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再者就是由于采访时间受限,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确。漫无边际的问题会使受访者无从答起。
  ③采访不只是问和听,还要多观察。采访过程中要想采集到很生动的素材,不光要向采访对象提问题,听回答,更多的是要自己深入到场景中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跟小岳老师去做朝阳街小学国学化教育的采访时,由于我之前不知道内容,更谈不上准备,所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很难找到事件的重点和亮点,只是泛泛地听人家讲故事,看热闹,自然也就没那么多感受。从而导致最后写出来的稿子不生动、没深度,比较浮浅。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