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字 作者: 时间:2014-09-21 次数:31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队【队隊】(zhuì、duì)
  “队”,繁体为“隊”。形声字,从阜,遂省声。
  “队”的甲骨文从阜,从人(倒着的人),仿佛一个人从高高的城墙上掉下来。《说文·阜部》:“隊,从高陨也。俗字作坠。”“队”是“坠”的本字,意思是从高处掉下来,读“zhuì”。
  一说甲骨文“阜”像人类穴居时的梯级之形,梯级以有次第为其特点,“队”的字形以“人”旁有“阜”表示有秩序、依次第排列的人,意即队列。“阜”有盛、多之意;“队”为“人”“阜”,意为“队”由多人排列而成。“队”是比较早的军事编制单位,人数有具体规定。“队”是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
  古代称帝王出行为“幸”,帝王乘车出行,前面引导开道的行列称为“队”,与军队编制的百人之队不同,数量上不再有严格规定。古语云“二人成伍,三人成队”,凡是三人以上的都可称之为“队”,后亦用于表示成群成列的人或物,极言其多。
  相传,明代才子唐伯虎应邀为一个乞丐出身后做生意发家的富商写对联。富商要求联中须有生意好、钱财多的意思,唐伯虎挥笔写道:“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富商却不满意,定要唐伯虎把钱财写得像蚊虫、虱子那样多。唐伯虎也就顺其意愿写道:“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屋里铜钱就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一时间传为笑谈。在这里,“队”形容众多、群聚。
  处于同一行列的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或是有着相同利益的集体,故“队”又指多个人参加的团体,如少先队、侦查队、舰队等,而能够最大程度体现“队”的集体精神的则是军队、部队。
  “队”中有“阜”,表明秩序是队的生命和战斗力的来源,这种秩序以军队编制的方式体现。我国古代军队有两种编制,一种是平时组织训练的编制,另一种是战斗部队的编制。当要组建参战部队时须要打破原来的编制,将士兵重新组织到新的战斗编制中去。现代军队在平时和战时的编制基本相同,比较统一。
  古代军队编制基本单位因人数不同而称谓亦异,如五人一组称伍,十人一组为什,十个什为一行,由百夫长指挥,十行为一大行,指挥者称千夫长。作战时通常按左、中、右各一个大行排列阵势,这三个大行称为“师”。“师”是商代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后世依此有所变化,产生了军、队、两、卒、旅、营、旗等编制单位。对士兵进行编制,每个编制单位设有指挥,这可以使成千上万的人马成为一个整体,如臂使手,手使指,一如“队”字中所体现的。因为经过编排的人马方为队,否则只是乌合之众。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