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字 作者: 时间:2014-09-14 次数:28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谍【谍諜】(dié)
  “谍”,繁体为“諜”。形声字,从言,枼声。
  “言”为语言、话语;“枼”为树叶;又为“楪”省,即窗户。
  “谍”为藏于树林中、躲在窗户下,窃听别人说话,以获得各种情报。“谍”从枼,既强调了“谍”要隐蔽,不能暴露身份,也说明了“谍”要近身于敌,打进敌人内部。“谍”从言,表明所作所为皆为得“言”,“言”即情报。《说文·言部》:“諜,军中反间也。”本义指盗取军事情报的人。今指秘密探察军事、政治及经济等情报的人员,并称为“间谍”。
  在古代,“间谍”也称之为“探子”或“细作”。《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哪一场战争,军事统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前提条件,都是必须全面详细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鉴于此,以窃取情报为己任的间谍就成了战争中的“杀手锏”。《孙子·用间篇》:“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可以说对使用间谍的利害得失及危险性阐述得十分到位。杜甫在他的《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写有“兵家忌间谍”之句。然而古往今来,为了登上政治舞台的高峰,无数人为之殚精竭虑,明争暗斗,间谍和反间也就屡见不鲜了。中国历代帝王都对间谍使用重视有加,不惜投入巨资,豢养大批鹰犬,专门搜寻对其统治不利的言行。如明朝的东厂、西厂,就是秘密的间谍机构,而锦衣卫则是御用间谍。他们公开行使暴力,制造了无数冤狱和惨案,令人闻之色变,不寒而栗。
  间谍肩负潜入敌方内部获得情报信息的任务,而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以合法身份行动当然不能招摇,还要极力争取高层的信任,甚至被当成心腹。古代军事家孙武将间谍分为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而现实中的间谍活动更是形形色色,无所不包,因为他们刻意秘行密举,一般很难被识破。间谍表面上虽然不合法,但其普遍存在的现实却是国际上公开的秘密。各国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台前幕后,从来都是谍影重重,至今有增无减。随着国际交往的密切和频繁,谍报人员获取情报的手法越来越先进,方式越来越隐蔽。因此,我们要警钟长鸣,时刻防范,严防外国间谍通过各种手段窃取军事机密,或打入军队内部,或直接、间接地收买策反军中要员,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