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前,我县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并从县环卫局抽调了14名精兵强将组成城乡清洁工程考核队,负责起全县村庄和道路沿线两侧环境卫生的检查考核工作。目前,城乡清洁工程考核队工作进展如何?他们取得的成绩怎么样?工作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记者就此进行采访了解。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上周五早上8点时分,记者来到县清洁办城乡清洁工程考核队办公地点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活起来。有的忙着打卡签到,有的往水杯内接水,而屋外的司机师傅们已经发动好汽车。没多久,大家就准备妥当了,随后二人一组分乘4辆检查车开始向工作地进发。上午时间较充足,检查队伍去的是比较远的乡镇。一路从清东路到云孟路,再穿过高鹅路,车辆时而慢速前行,时而快速奔跑,在乡间小路与公路之间来回穿梭。到达目的地后,检查人员和环卫人员进行了对接,并与之一道对其所辖村庄的大街小巷、村庄外围及村与村交界处进行地毯式地逐一检查。
考核队的司机师傅对自己的工作可谓是驾轻就熟,除了对每条街道有几个拐弯处、交汇处,甚至街巷名称了如指掌,行驶路线没有发生一点偏差外,还能挨个儿说出每名保洁员的保洁地段。负责检查记录的考核员也是一丝不苟,她们始终稳稳地将记录板架在胳膊肘处,用很“贼”的眼神细致地观察着每一处大街小巷、犄角旯旮存在的问题,一番环顾下来,每一处清洁隐患都没能逃脱她的眼睛,一一被做了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她们还不时与随同的环卫所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如果将检查车比作办公室的话,那么记录板就是办公桌,长年累月做笔记,考核员早已练就了一手好字,无论路面是一马平川还是颠簸不平,她们都能将字迹书写得工工整整。
11时左右,已是烈日当头,酷热难耐。坐在热得像蒸笼一样的汽车内,记者大汗淋漓,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着:“为何不开空调呢,你们不热吗?”终于,记者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开口问询。“不好意思,车没有空调,将就将就吧。”在随后的交流中,记者对他们又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司机师傅都是从2009年清洁办成立之初就来了。5年的时光,整天风吹日晒、冒着酷暑严寒跑在路上,他们一个个皮肤都晒得黝黑,夏天经常晒脱皮,出了血。到了冬天,车内也是寒气逼人,经常是手冻得通红、脚冻得发麻,有时连开车都把不好方向盘、踩不下离合了!再看看他们车内放置的各类防中暑、防风寒的药排列的满满当当,以备不时之需。“一到夏天,藿香正气水那可是必备,否则就无法工作了。”司机师傅说。
再来说说他们的“座驾”,4辆微型面包车每天从早到晚工作不息,已经跑遍了全县的每条街巷、每一个卫生死角,每辆车几乎都是行驶了13—14万公里的路程,已处于老化状态,烧机油、线路老化、轮胎爆胎、走风漏气等问题一大堆,三五天一小修,半个月一大修。
历经四个小时的颠簸,上午的工作终于宣告完成。
虽然设备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但县城乡清洁工程考核队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在他们强有力的监督指导下,我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大幅改善,在全市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并多次荣获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尤其在去年全市开展的星级创建单元活动中,我县更是站在了前列,全县188个村庄、24个社区,有6个达到了四星级,33个达到了三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