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大峪 作者:张见素 时间:2014-09-05 次数:14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大峪如果理解为大山谷,是名副其实的;如果作为这个村的村名,就有些难为情了。因为那个山谷不能说小,但大峪村却实在是太小了。就我所见,不过是树丛里数得见的几户人家,村口窑洞前、大树下、辘轳井旁坐着的几个村民。村民们跟那些窑洞、老树、老井一样,都已有了些年纪。所以,来到这里,空间上距离县城只有一二十里,时间上却非常渺远,仿佛眨眼间穿越了一般,感觉是置身老电影里,而不像是现实。
  大峪村入选山西省旅游局和山西省农业厅联合主办的“山西最美旅游村”,除了脚下不知蜿蜒到哪里的山谷,肯定与它的这种气质有关。
  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这个独立山坡、深藏不露、原始古朴的小村,同伴们就急于带我去山谷,我想可能是来的路上一路的溪水声诱惑了他们。
  山谷就是山谷,与别的山谷没有什么不同;小溪就是小溪,与别的小溪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大家都知道,它们肯定不同于世上任何一个山谷和一条小溪。逆流而上同时也是爬山。溪水时大时小,水流时急时缓,所以水声就是乐声,只是天籁之音,无法模拟。断流处,是小小沙洲,恰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那一刻。水太清澈,由不得人就想撩拨一下,清凉沁入肌肤,就是掬起来喝一口怕也无妨。山石变化无穷,此处还是碎石砂砾,杂树丛生,彼处已是巨石嶙峋,棱角分明;脚下踩着荆棘藤蔓,眼前却是玲珑雪白的蘑菇;刚刚还在披荆斩棘寻找出路,立刻又豁然开朗天地大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样,穷尽水源,爬上山谷后,眼前居然是黄沙的山岗,山梁一道又一道一层又一层,齐整分布,好像忽然走到了沙漠里。返回的路上,又成了红色的矿砂,还以为来到了矿粉厂。缓坡上点缀着幼小的柏树,姿态美好可爱。这样的风景,适合油画或摄影。
  我问身边的一个朋友喜欢山还是喜欢水。他说都喜欢。我说不行,非得选择一个,比较而言,更喜欢哪个。他说,那就选择水吧。这是我想要的答案。山沉稳,水灵动。沉稳不错,而灵动确乎更难一些。
  沿溪而行的路上,有时可见一层一层的葡萄地,远看像绿色的瀑布。走近后可见藤蔓顺着一个方向攀在葡萄架上,疏密匀称,自然整齐。因为每一挂果穗都被纸袋套起来,见不到葡萄,只有千万挂白色小口袋吊在那里,非常醒目。我掀起纸袋看过,还都是涩涩的青葡萄。
  采摘,是中秋节前后的事。那是这个小山村的一件大事,关乎民俗,关乎风情,关乎文化,关乎村民的生计。它虽然小,虽然老,而且隐身于中隐山一处极不起眼的地方,但这正是它的价值。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小村庄,坐落在最适宜的地方,具有最适宜的风范和气韵,好比有各种性格的人,适于不同的地方,过不同的生活。违背了这种本性,于村庄,就是不伦不类,丧失和谐之美;于人,就是束缚和扭曲,丧失个体意义。
  小村大峪,就是这样坐落在最适宜的地方,并且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自然地维护了它最原始的面貌,因而赢得了最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大峪,因为它不喧嚣不浮躁,有接受孤独和老去的大气,就像我们有勇气做一个平凡的人。
  想起村里路边一家挨一家的农家客栈,很小很家庭式。当时路过时心里想,让客人住在哪里呢?现在想来,要是在那里住一个晚上,肯定会做一个非常安宁的梦。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