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一系列流传千古的教育思想。在清朝编撰的《弟子规》一书中,第一小节内容就告诉我们: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个人的成长先要学会孝顺,再则要讲信用,最后有时间就去学习文化;到了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先贤,早我们已经明白了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服务,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教育就是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要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最近北京十一学校在教育改革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学校共有学生4174人,就有4174张独一无二的课表,学校有1430个教学班,有265门学科课程,有400本不同类型的校本教材,有271间学科教室,30门综合实践课程,545个学生自主管理岗位,272个学生自由组织的社团,5个校园节日……权且不说这些成果是否被神化,它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需要多少优质教师,需要多少教育设施设备资源才能实现,但说这项改革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它跨过了多年来的班级授课制,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和授课班级。它跨过了班主任的管理,教师完全信任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这样的改革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十一学校的经验,我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能走出当前教育的误区。
真实的校园
当我们走进校园看到的不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而是满墙壁的宣传版面,满世界的警示标语;看到的不是笑逐颜开的孩子,而是行色匆匆的小大人,这就是现在的校园。想一想在水泥和混凝土浇筑的屋子里,在仿真花草的操场上,孩子们已经接触不到自然,找不到真实,如果我们还将他们用各种清规戒律包裹起来,生怕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故,校园内找不到问题,这就已经是一个大问题。
课程改革要让孩子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孩子们应该生活在自然之中,他们可以在校园草坪内摸爬滚打,可以在树木间打闹嬉戏,可以在墙壁上涂鸦,可以和老师辩论,可以和同学争吵。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任何的说教都不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一次的实践会让他们永生难忘。只有这样的校园,才是属于孩子们的真实乐园。
真实的课堂
课堂是为孩子们更快更好学习而提
供的一个集中受教育的环境,但是我们却
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老师往往将
它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场所,在课堂上尽
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才能,倾
其所能恨不得把学生变成他自己,一古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告诉孩子们。殊不知,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们接受知识,不仅需要教师认真授课,更需要自己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思考,需要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孩子们,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引导孩子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才是真学习。课堂上一定有争执、一定要有属于孩子们的那些奇思妙想,一定要有让老师们束手无策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课堂。
还原学校评估
尽管教育部对学校评估,有细则有办法,但是能够真正执行的地方却不多见。现在学校评估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教育督导机构来完成。这两个部门都隶属于政府。这样的评估可信度不高,因为是自己在评价自己。如果要想评估规范、真实,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教育评估机构,这个机构人员按照学校全方位的评估标准,深入学校,研究学校,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学校坚决不能成为完成行政任务的机器。
全方位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么伟大的称号呀。但是在我们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有多少内容是在评价塑造灵魂这一项做文章?尽管现在的教师评价体系一般是按照“德、能、勤、绩、廉”这五部分进行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哪一所学校不是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学成绩和那些所谓的优秀课堂教学上。教育质量评估只能是说说而已,因为它不好考量,更不好定论,也没有一套度量孩子们思想是否进步的办法。因此,一个全面的,细化的教师评价办法是保证教师素质提升的条件,也是学校办学提升的一个辅助手段,不容忽视。只有给了教师发展正确的方向,教育才能找到方向,学生才能真正发展。
求真务实的学生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体系是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学生期末评定一定要有量化标准,也从“德能勤绩”入手,合理分配比例,从不同侧面,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但是这个评定会很麻烦,需要教师积累学生一学期的活动资料,需要教师对每一项活动开展和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及学生每天的行为进行记录、汇总,这个工作量也许远远大于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就现在的学校状况看,老师们已经是疲于奔命在工作了,如果再让他们收集整理汇总到最后给每一位学生打分,这将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实现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
回到原点做教育,遵循自然之道,遵守教育规律办学,回归教育本真,这是才是理想的教育。校长要组织真实的校园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学校找到真实的自我,尽情释放着孩子们的天性,让童真、童趣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回到教育的原点,才能真正找到课改的方向,才能找到教育的真谛,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校长才能完成好他的教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