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考释 作者:王增维 时间:2014-07-27 次数:24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生活中,我们常把从来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称为“破天荒”。那么,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呢?原来,它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始创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考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了1300年。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也正因此,各省省城举人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意即给国家解送人才。每当京城会试,地方上就要负责将取得举人资格的考生解送京城应试。当时的荆州南部地区连续四五十年竟无一人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形容那里荒远落后,混沌未开。把那里解送考生称作“天荒解”。一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叫刘蜕的人考中进士,总算是破了“天荒”。因此,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刘蜕,字复愚,长沙(今属湖南)人,唐散文家。“破天荒”,现在则用来指称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