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吃”的那些事 作者:姚润生 时间:2014-06-15 次数:13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陸贾列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这里的“食”指的是粮食,也可广意解释为“饭菜”。古人已知粮食的珍贵,并将“吃”当作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需求。
  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对于“吃”的要求,已经不在于“有无”或“精粗”了。然而,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吃却成了大事。近日,笔者拜访了一位“老革命”,他叫武学效,这位受人尊敬的86岁的老人,给我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有关“吃”的故事。现在听来,令人感动不已。武学效老人就是在1948年解放平遥的长寿村战斗中,用手臂身躯当电线,接通电话,使战斗取得胜利的那位人民功臣。
  武学效是我县新民村人。1946年夏天在当地参加了解放军。七月的一天临晨,被敌人包围了驻地,部分同志突围后向深山撤去,而我们三个新兵,没来及撤退,躲藏到树丛中,伺机而动。敌军一直在村里活动,天黑了也没撤走的迹象,把我们三人憋屈一整天。这时听到有人向我们走来,借着星光,见是一名端着枪的巡逻哨,我们三人互相拉了拉手,并用力下压。无声的肢体语言,我们心领神会:要干掉他!等他走到跟前时,我一个箭步上去,将他抱住,不知是谁用石头向那人砸去,遂及将他推向悬崖。我们乘机摸到了西沟村,想在我亲戚家要点饭吃,但院门紧锁,我们吃了“闭门羹”。饿着肚子,跌跌闯闯地到了泽鱼河煤矿,向窑主要了二斤小米,煮成半稠不稀的米饭,不一会儿狼吞虎咽地吃光了。顺着山沟向交城方向走去。经过新民村上边的太平庄时,有人提出:不要找部队了,咱们回家吧。我说:“勾子军跟小日本一样凶恶,你不怕被敌人逮住毙了你,等消灭了勾子军再回家也不晚。”我们一路前行,在交城山上,遇到了八分区的政委,他让我们到了通讯排,当了通讯兵。1947年春节前,我们活动在灵石县境内。首长给大家开会,让我们不要想家,要求我们苦练杀敌本领,多打胜仗才能早日与家人团圆。春节时,买了猪肉白面为同志们改善伙食。然而,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食盐奇缺,一时买不到。我们吃着白花花的大肉,满嘴流油,是一顿难忘的“年夜饭”。这年的春夏之交,还是在灵石县一带活动,行军到双石镇的一个小山村时,该吃中午饭了,炊事员抬出一大锅煮谷子,很歉疚地说:“实在对不起同志们。跑遍了全村,也没有买到其它粮食,只好煮点谷子吃,请大家原谅。”当时,小麦还没有成熟,农民缺衣少食,那有多余的米面呢,同志们完全了解当时的形势,没有吭声便吃了起来。我曾吃过糠,也吃过连谷壳一起碾碎的糠面,还没有吃过煮谷子呢!放在嘴里一咬,谷子都被牙齿挤跑了,很难咬碎。为了赶时间,大部分谷子囫囵吞下了。部队出发,谷子在肚子里直“折腾”,难受劲儿真不好形容。更要命的是卡在肚子里拉不出来。这顿谷子饭,让我们难受了好几天。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不是行军就是打仗,很难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这天我们来到交城县的上河头村。部队原地休息,炊事员开始忙了起来。不知他们从哪里买来了猪肉大米粉条,给大家改善生活。一阵肉香袭来,把躺在地头的同志们“击醒”了。正要美餐一顿时,了望哨来报:我们后方的路上,尘土飞扬,村那边也有人走动,可能敌人来了。排长用望远镜观察后决定:立即向前方山地撤退!一顿美餐,将化为泡影。同志们急中生智,用帽子装上饭菜,一边跑一边吃,帽子全被菜汤湿透了,把衣服也弄脏了,真有点……排长没有制止同志们不规范的行动,因为他知道,下一顿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他也明白,也许有的同志根本不会吃到下顿饭了。这样想着,他也吃着同志们捧到他面前的饭。
  武学效老人说:“战争年代里,那些‘吃饭’的奇事,我终身难忘。我常给儿孙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也应该勤俭持家。十八大以来重提勤俭节约,这是件好事,光盘行动这个口号提得也很好。”老革命武学效同志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回忆,紧跟时代步伐的先进思想,令人肃然起敬。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