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一方古梗阳 作者:张卯春 时间:2014-06-08 次数:28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徐古为梗阳,悠悠千年,情事沉寂。梗阳虽是清徐有名历史的开头,但并不短暂。从公元前555年到公元596年建清源县,长达一千一百五十一年。翻捡史书,惟《左氏春秋》有几段详细的记录。兹将有关史实转述如下,与读者共品清徐的厚重、久远与灵秀。
  巫皋解梦断吉凶
  梗阳巫皋——古清徐人,第一次被载入史册。时间是公元前555年,距今(2014年)二千五百六十九年。
  春秋为姓氏形成时期,一人多姓,变化反复为常事。有的以职业为姓,有的以地名为姓。而地名也有以姓氏为名的。梗阳是地名,也是姓(复姓),巫是职业,也是姓。这样,“梗阳巫皋”会有两种可能:其一,姓巫名皋,梗阳人;其二,梗阳是姓氏,巫皋为名。不论姓什么,梗阳巫皋的职业为巫即巫师,以降神、祈祷、占卜、祭祀、治病等预测人的生死寿夭、国家的战争胜败为职业的人。且不要小瞧“算命先生”,在古代其地位不可低估,优秀的巫师往往对国家的军政大事起着决策作用。
  他的故事很神奇。
  公元前555年秋,霸主晋国率盟军伐齐,出师前,晋国统帅荀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他和晋厉公打官司而败诉,厉公用戈将他的脑袋砍下来,掉在前面。他跪下身来将头颅安在颈上,双手护着它惊慌失措地逃跑,在路上遇见梗阳巫皋。几天后,荀偃真的遇到梗阳巫皋,询问所梦吉凶。巫皋说:“这次出征你一定会死。”次年二月,盟军班师,荀偃头部得了恶疮,死在归途。
  分祁地梗阳置县
  公元前514年,是清徐——清源县的前身梗阳邑诞生之年。
  这一年,晋国名门望族祁氏遭受晋顷公(在位14年,前525——前512)诛灭。起因于一桩桃色交易。祁氏两个家臣玩换妻(“通室”)游戏,被主人祁盈关了禁闭。其亲属不服,上告国君。顷公以擅用私刑之名,命即刻释放易妻者,并羁押祁盈。祁盈手下认为主人蒙冤,全由换妻淫乱者而起,义愤填膺,结果了二人性命。顷公得知此事,龙颜震怒。夏六月,诛杀祁氏全族和“助乱”的同党羊舌氏全族。祁氏扫黄之举,为晋顷公剪除豪族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理由,也为梗阳等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祁氏既灭,晋顷公随即将祁氏领地一分为七: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徐大部)、涂水(今徐沟和榆次、太谷各一部)、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郡县制取代采邑制,直属国家管理。
  孔子为魏氏点赞
  古清徐首次置县,魏戊为梗阳邑第一任县官(时称“大夫”)。
  魏戊之父魏献子(?—前509年),姬姓,魏氏,名舒,国之正卿,执掌晋国军政大权。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其职权比现代的总理还要大。儿子当县长,魏献子虽出于公事,却也心有所虑,总怕人家说闲话。便找大夫成鱄探问舆情。成鱄说“戊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逼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意思是,魏戊为人处事远不忘国君,近不压同僚,处在有利地位时就心存道义,处在穷困中就保持纯洁清廉,有守业的心志而没有放荡的行为。魏公子很优秀,又引经据典地讲了一大堆话。魏献子忧心稍有安慰。直到从太行山另一边传来孔丘的一句话,方完全释然。孔子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近不失去亲族,远不失去应当举拔的人,可以说是合乎道义)。
  官二代魏戊没有给他老爸丢脸,上任不久便建起梗阳城池。城池面对清流汾河,背倚葱郁西山,周长六华里。清顺治《清源县志》载:“梗阳城,在县南一百二十步,周围六里。《左传》中行穆子见梗阳之巫皋即此。隋初置清源县,今为南关。”《清徐县志》载:“南关为梗阳城,门有四,东北曰延昌,东南曰青阳,俗名小东门,西南曰永定,俗名小南门,西门废,只留石址,仍曰小西门。”史书上虽然没有留下建城这一重点工程被歌颂的记录,另一件事经孔子点赞而使他流芳千古。
  阎、女讽谏魏献子
  说孔子给魏戊的点赞,还需从事情的原委说起。
  这年冬天,梗阳发生一疑难案件,魏戊不能断,便把此案上报中央。为了打赢官司,涉案方一豪族送一班女乐给魏献子,以求通融。魏大人准备“笑纳”。魏戊知情后,立即找到大夫阎没和女宽,对他们说:“主上以不贪财、不受贿赂而闻名于诸侯,如果这次接受了梗阳人的贿赂,会毁了他的名誉。请你们一定要劝谏他。”两人答应了下来,设计到魏府蹭饭,在就餐中相机婉劝。这一天散朝,阎没、女宽并没有走,在庭下等待。准备用餐的魏献子见他们没走,便召他们一起进餐。在就餐过程中,两人三次叹气。饭后,魏献子问道:“古话说‘惟食忘忧’,请你们吃饭,你们却连叹三声,是何用意?”两人慌忙起身礼拜道,感谢您赐给我们酒食,但因我们是不速之客,开始的时候,担心饭菜不够,我们叹气;吃到中间,我们感到内疚,将军请我们吃饭饭菜怎么会不够呢?所以再次叹息;等到您用过餐,我们发现您吃的并不多,只是刚刚饱而已。我们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啊,过于贪婪了。故而又叹。魏献子也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遂辞退了贿赂。“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后演化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清徐历史上形成的唯一一条成语。
  周游列国的孔子听到这件事,又给点了个赞:“家有正直的儿子,父亲便不会腐败。”(原文“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见《史记·魏世家》)
  清徐人应当记住魏戊,如记不住老领导切不可忘记这条成语和它形成的故事。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