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访生态美丽乡村南青堆村 作者:张月英 摄影 贾六一 孟晓湘 时间:2014-06-08 次数:51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沿着一条路,一条似曾熟悉的路,我们,走近“温室大棚蔬果成堆”的南青堆。
  吟诵一首词,一首似曾相识的词,我们,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采摘季:一地蔬果向“焦桐”
  在河南兰考县,有一种精神叫“焦桐”;在我县南青堆村,有一棚金瓜叫“雪甜宝”!
  六月的南青堆村,刚刚运营一个月的“开心农场”,遍地的瓜果飘香,游人你来我往。
  南青堆村是一个仅有330户、876人的小村庄。多年来,村民主要以种大田菜、玉米等农作物为生。粗放式发展,落后的传统产业,严重制约了该村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1年12月,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大刀阔斧抓调产,奔着小康绘蓝图。一次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领头雁”培训学习后,2012年3月1日起,该村用一个月时间,流转土地200亩;2012年4月,该村新建的7个大棚共10亩地,成为引进省农科院甜瓜新品种“雪甜宝”的试验田;2012年6月中旬,甜瓜新品种“雪甜宝”成功走上市场。短短3个月的时间,由原先每亩玉米1000元左右的收入提出到2万余元。新“两委”班子带领大家启动了第一个富民“快捷键”,3个月打了第一场翻身仗。南青堆村首期10亩地的“雪甜宝”瓜,为该村致富奔小康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更成为该村转型发展中一张新名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新“两委”班子的一场“翻身仗”为群众送去了“大实惠”,促进了“大和谐”,传递了“大道理”。
  一串熟悉的足迹,留在了南青堆村的田埂上。今年以来,县委书记韩良会两赴南青堆村,与该村村民促膝相谈,深入分析研究“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研究人才技术的引进。他指出,要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体现农业特色,把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结合起来,结合自身条件,灵活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摸索出引导群众致富的新途径。
  一串熟悉的足迹,留在了南青堆村的大棚里。县长王琳玉三赴该村,实地察看温室大棚,与大家共同探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方法、路径。对于该村学习晋城经验、发展“认种认养”的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合作社要高标准规划种植园区,科学设计种植、采摘、观赏等片区,在突出经济效益的同时统筹兼顾视觉效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农口各部门要积极搞好订单式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满足群众对技术和信息的需求。
  一串熟悉的足迹,留在南青堆村的村民心中。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也为南青堆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县蔬菜办帮助该村贷款100万元……
  经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创新开放、立说立行、敢行敢试的南青堆人,日前已经在1700亩的耕地上,建起50亩高标准温室、200多亩大棚、3000平方米的集约化育苗中心。
  新盟军:活力村官共筑梦
  与省农科院联手,南青堆村种下的“金瓜”,创造了3个月打胜一场翻身仗的奇迹;如何突破人才技术瓶颈,输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血液,则成为该村当前谋求长足发展中的一个困惑。
  在南青堆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刚眼中,土地,就是农民手中的一个金饭碗。对于这个金饭碗,他感触颇深,现在的农民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11年关注“三农”。就眼下来看,国家设施农业一个大棚补助5000元。然而,对于土地与农业的担忧,也是张永刚多年以来的心结。而今,在农村,许多的农民不愿意种地。在以地为生的农民中,70后种地的已为数不多,80、90种地的则更少。农民不愿意种地,一是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份辛苦,与其所获得的回报远远不成比例;二是农村缺乏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人才、技术;三是搞农业收益慢、风险大,不可预测性多。人活着难,做点事更难。犹犹豫豫啥事做不成。如何让农民抱着的“金饭碗”真正成为“摇钱树”、“钱袋子”,需要有风险面前逞英雄的勇气,需要有先行先试做样板的领队,更需要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的人才、技术支撑。
  如何为农村引进人才,让南青堆村的发展不落伍,能够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相配套,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刚连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发展平台,把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转化成生产力,为清徐现代农业发展服务,是县委组织部村官办阎志强积极探寻的路径。
  让南青堆村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基地,张永刚和阎志强两人不谋而合。由南青堆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温室、大棚等种植基地,帮大学生创业发展,由大学生村官在南青堆村建立技术中心基地,为该村建网站、建营销网络,优势互补,资源互补。而今,他们共同策划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暨南青堆村技术中心,即将正式运营,我们相信,这支农民与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新盟军,定会在清徐农业发展这棵大树枝头,开出一树新花,结出累累硕果。
  新地主:我的土地我做主
  人在世上就得做事,做事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对于做事,其实做啥也一样,干啥也能干好,只要用心就成。对于人生的理解,南青堆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刚自有心得。
  在他的青青堆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看到一沓飘着墨香的崭新的“地主证”。合作社负责人给我们介绍,这是合作社专门设计的土地认养证。用心做事,好创意,“地主证”不仅成为该村认养认种的一个入场券,更成为南青堆村全面深化改革、紧跟时代步伐的一个小小见证物。
  南青堆村地处县城南部,汾河西岸,是一个古八景中“八分春色占二分”的钟灵毓秀的村庄。汾河晚渡,也是清徐古八景中涉及该村的一个特色景点;该村村名,也蕴含着古八景中另一个景点。《清徐县地名志》载:青堆村,北魏蛮王去京朝拜,归途病死,葬于此地,其墓地叫皇葬地。后此地青草茂密,早晚有烟幕围绕,人称烟草青堆。即八景中之“青堆烟草”。此外,意大利风格的天主教堂,也是该村特色景点之一。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青堆村,对于文化的重视源远流长。
  远的不说,单单从2011年12月该村新两委班子上任以来,该村的发展足迹中可见一斑。
  2012年至今,该村连续三次邀请县委党校老师为村民进行“强农、惠农、富农”知识讲座,就十八大精神、农村政策作专题讲解;2013年10月25日,该村40余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成为县委党校、社区学院首批农民学员,接受关于乡村旅游、三农政策和休闲农业三方面的专题辅导;日前,该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刚还是县委党校的一名在读学员……
  强文化、重创新,打造休闲观光旅游村。
  2014年年初,该村常年聘请山东寿光农业专家,驻村指导该村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管理难题。
  2014年5月17日,该村“开心农场”开张运营。
  日前,该村与大学生村官的合作正在有序运行中……
  全民学习,先行先试,立说立行。南青堆村,且歌且行,且行且进。
  绿我涓滴,会咱千顷澄碧!一处景观一处鲜,一处村落一道靓色,好一番“绿中有彩、彩中溢香”的情致妆点!
  美丽的南青堆村,让我们切实地感到幸福就在身边!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