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粽”里“粽”外
宋斌
又是花开时,又是一年端午节,打开我们的幸福味蕾,开始品尝那美味的粽子吧。在美味面前,我们总是表现得很幼稚、很简单,不是因为我们贪吃,而是因为我们离不开美味。细细想来,中国的许多节日,都可以用食物来定义,春节有饺子、中秋有月饼、元宵有汤圆。端午节来了,一个粽子的世界,一个吃货的天堂。
剥开一层绿色的粽皮,里面露出白色的粽馅,红枣点缀其中,香甜可口,清香开胃,这就是我们北方人熟知的糯米粽子。小小的粽子带给我们的是传统的节日情结,留下的可能只有嘴里的味觉享受。“粽”里“粽”外,我们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我们中国的一些节日气氛在渐渐消失,过节一如常态,甚至毫无感觉,唯有一点“吃”的愿望,在帮我们承托着过节的气氛。由“气氛”到“气愤”,究竟还有多远,不敢想象。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下一辈、下下一辈有几人还会记得?欣慰的是,中国这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紧了步伐,我们过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节日,请你们放慢匆忙的脚步,我们是在用心留下你们,为了自己,也为了将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感觉我是幸福的中国人,此时的幸福感陡然剧增,我怀揣酸楚的情感感知2014年端午节,我也第一次动手做起了粽子。按照母亲教我的方法,一步一步生怕做错,但最后包成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我将包好的三个粽子放入锅内。蒸熟后,揭开锅盖,粽香扑鼻而来,这是我亲手做的粽子,我一个,老婆一个,还有未出生的孩子一个。一家人的准备,一个都不可少,关键是孩子的那一个,我要让他记住最中国的东西,不能丢的中国味。
“粽”里“粽”外,情感四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节日里的孩子,尽享美味,快乐无限,我却希望自己是节日里的大人,看着孩子们快乐,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为中国的传统续根,我才安心。
当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当我们放眼远方大声歌唱时,万水千山“粽”是情。粽子里有故事,不是一段别人的历史故事,而是自己的今天故事。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感觉自己老了许多,成了一个离不开“粽子”的人,其实很快。
纵然世间千般味,唯有“粽”相依。
万水千山粽是情
孟长青
万水千山粽是情,打开手机短信祝福一条接一条,“粽”是在花香弥漫的五月,“粽”是在深情款款的端午,“粽”是想给你美好的祝福:端午节,祝你“粽”是一帆风顺,“粽”是健康平安,“粽”是快乐幸福!
又是一年端午时,大街小巷里传来了阵阵卖粽子的吆喝声,和煦的微风携着淡淡的粽香飘来,这粽香带着我回到了温馨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当妈妈买上香包给我戴到脖子上,把五色线系到我的胳膊上,我就知道很快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了。最难忘妈妈忙忙碌碌包粽子的身影,泡糯米、洗红枣,用新鲜的粽叶亲手包出精致的四角粽,妈妈包的粽子好吃、好看。每一个小小的粽角里,仿佛都装满了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这时,我们姐妹两个都会围着妈妈绕膝而坐,看着妈妈灵巧的双手包粽子,粽叶、糯米、红枣、棉线,这一样一样包粽子用的东西,不一会儿,就变成满满一锅形状一致、大小均匀、饱满的粽子。妈妈煮熟的粽子,散发出一股股粽香,剥开一个粽子,软软的、黏黏的,咬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啊,多么美好的童年时光啊!这欢声笑语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长大后,我才知道,粽子里还包含着许多故事:汨罗江边赛龙舟、戴香包、挂菖蒲、插艾叶,吃粽子、喝雄黄酒,端午的习俗代代相传。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法定节假日,不仅仅只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临近端午节,超市里、蛋糕店都会摆放上各式各样的棕子,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火腿粽、咸蛋粽、豆沙粽等等,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然而,我依然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妈妈将每一个粽角都装得满满的,装上母亲深深的思念,装上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和牵挂。妈妈包好了满满一锅的粽子翘首期盼,盼着我们端午节回家团圆。
端午节常用中草药解读
按传统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常会使用一些中草药以祛病除邪,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使用中草药,使用的是哪些品种,如何使用,使用这些中草药有何作用呢?
端午节常用中草药品种有:艾叶、菖蒲、青蒿、龙船花、香茅、柚叶等。使用方法:悬挂,煮水饮用或沐浴,泡酒饮用。
所使用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功效:
1.艾,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2.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脾消泄、杀虫灭菌的药物。
3.青蒿:全株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
4.龙船花:所开的花就像端午节的龙船头所佩带的红花,故名。此草性凉,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5.香茅:有柠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挥发油是香茅油,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还能防虫咬。
6.柚子叶,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叶子所含的挥发油有桔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风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