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清源镇六合小学教师牛娟红。
讲台这方天地给了她期许和成长,给了她梦想和快乐,同时也赋予了她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对教育有了最真挚的感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
如果把学生比喻成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教师便是一名兢兢业业的雕刻师,千雕万琢很辛苦。但只有那些用心去雕琢的人才可能领会到其中的乐趣,也只有那些用情去雕琢的人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的爱戴。
成长:衣带渐宽终不悔
十几年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牛娟红兴奋地踏上了教育这方热土,成为了一名小学班主任,当时的她对教师的职业充满了激情与向往,对教师工作充满了信心与力量,觉得当教师是一种最大的幸福。被分到学校初,牛娟红面临着许多困难,校内校外环境极差,刚刚毕业又无教书经验的她被安排教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每天被孩子吵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教师,面对此情此景,常常黯然泪下,有时她也会反问自己,难道真的选错了职业吗?然而这种想法,却被她一次又一次坚定的信念给打败了,牛娟红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在矛盾中生活,在逆境中成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机会终于来了,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整个教育界,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校领导把这次锻炼的机会留给了一批年轻教师,其中也包括牛娟红。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牛娟红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她几乎用了别人两倍的时间去学习、探索、实践,还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共同研究,主动听课,终于有了一套自己教低年级的教学手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育人:春风化雨细无声
有一次上课前,牛娟红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一个菜市场。当时,她没有大声训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这就是师德的力量。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如果不是路标,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印在了学生心灵深处,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每天进教室我会给学生一个微笑,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心与心最短的桥梁,微笑过后和大家一起劳动,我爱劳动,大家才更爱劳动。作为一个教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牛娟红说。“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这样,她的学生自然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关爱:为人师者父母心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班里有同学生病了,她总是及时打电话询问病情或前去探望,嘘寒问暖,端水送药,在学生返校后帮他补习功课。有同学成绩退步了,垂头丧气,她总是能敏锐地察觉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站起来,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有同学父母离异了,在不伤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她尽可能地给予他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小宇的父母离异后,他跟奶奶生活,奶奶年纪较大,没有太多的精力管小宇。小宇的成绩和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差,可自尊心较强的他处处表现自己。上课的时候,老师每次提出的问题,他都会举手,点他回答却又答不出……但在课堂上牛娟红也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常常鼓励他:“小宇同学是知道答案的,由于心慌一时忘记了,下次他肯定会勇敢,再也不慌了……”牛娟红心里知道,小宇常常举手是害怕别的同学瞧不起他。课后,牛娟红找小宇谈心,他们约定一个小秘密,下次回答问题的时候,知道答案举左手,不知道答案举右手。刚开始一段时间小宇举左手的机率非常少,但牛娟红并没放弃他,课余时间为他补课,上课时只要他举起左手,这个机会都留给他,回答后还让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表扬,时间长了,他学习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平时牛娟红还会在生活上给予他一些特殊帮助,偷偷送他学习用品,为没有吃饭的他煮包面……“记得有一次小宇鞋带开了,我蹲下来给他系,他含着泪说:‘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我听了他动情的话语,心也被震撼了,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牛娟红坚信,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用正确教书育人的观念,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扎根在农村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她辛勤耕耘,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牛娟红说,她喜欢做一名教师,简单而深远。她将一如既往,春风化雨、用真爱点亮心灵;超越梦想,以坚韧雕琢辉煌;静水流深,凭奉献温暖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