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村官胡志明 作者:常映红 时间:2014-04-27 次数:20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志明,村东头的水井坏了,大家等着浇地,怎么办?”
  “志明,娃娃昨晚难受了一晚,想去县医院给瞧瞧,能不能给找辆车?”“地邻把烂塑料布堆到俺的地头,你去给解决解决。”……才早上七点,胡志明正吃早饭,家里已陆续来了几拨村民。了解来由后,他开始打电话、联系人、出主意,安顿妥当后,抹抹嘴,出门驾车,向县城方向而去……
  创办合作社全村共致富
  南东社村是孟封镇一个较小的村庄,全村102户、286人,耕地860亩,村民以种植蔬菜为生,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42岁的胡志明是南东社村党支部副书记,虽说是个副职,但他在村里却事无巨细,上至跑外闹钱搞招商,下至村民吃喝拉撒唠家常,都是他的工作。“现在村里没有正职,‘一肩挑’村官刘江杰去年考取了公务员调走后,志明就成了村里的‘当家的’。”镇下乡干部张贵刚介绍说。2008年,在村里干了两届副职的胡志明决定成立合作社,因为这样做第一可以和上级争取到一定资金;第二,村民进入合作社,人心齐了,种植规模扩大了,销售渠道畅通了,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经过一番努力,“兴明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志明开始张罗引进新品种、开设农技培训班,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改良品种,增加收入。为解决卖菜难的问题,2012年,志明多方筹资30多万元,建成了南东社菜市场,并与河南菜贩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本村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卖菜难问题,还带动了北东社、西禅房、韩武等邻村村民的卖菜难问题。目前,该菜市场日交易量达到4万斤,菜市场还连年被省市农业部门评为示范服务站。
  为民谋利益甘愿当“乞讨”
  村民们说:“志明的外交能力很强,哪个部门都有熟人。”
  胡志明则说:“所谓的‘门路’都是天天去‘上班’磨出来的。”他说,作为一个纯农业村,村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又不能老伸手向镇里要,而且自己村子小,很多时候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怎么办?只有凭自己的能力找门路了。于是,他将处理村内事务的时间留在早晚,到了白天,则穿梭于各个部门,与人沟通、聊天。“聊天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某些不经意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信息。”志明开心地说。
  近两年来,南东社村在县国土局的帮助下,修了1000米的防渗管道,解决了村里退水难的问题;在县交运局的支持下,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1公里的出村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结对子单位——县委党校的支援下,新装了30多盏路灯,使村子在晚上也亮堂起来了……
  “有人说我是‘乞讨’村官,我不反对。为了村民的利益,为了使百姓生活得更好,我甘愿当这样的‘乞丐’,希望相关部门不要嫌弃我。哈哈。”爽朗的志明发自内心地笑了。
  为民谋利益润物细无声
  在这个村采访,听到的都是村民的夸赞声,看到的也都是村干部与村民谈笑风生的场景。
  “过节时村里能给发点什么福利?”记者问村民石玉光。他摆摆手:“什么也不发。”
  什么福利也没有,为什么还能得到村民的拥护与赞扬?记者费解。
  “过节没有福利,但平时俺们的福利却源源不断,有的福利你根本想象不到。”村民赵德宝在一边补充说。
  去年,村里从县民政局“乞讨”回几十床棉被,发给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去年,在村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家每户地头放置了足够的地膜塑料;今年,村民以户领取到一款手机。该手机不仅可以免费接打电话,每天还能收到科技知识、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
  村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志明天天在外奔波“乞讨”之果。他们心疼志明,理解志明,更愿意听这位时时为他们着想的“家长”的话。对志明的工作,他们也积极支持。去年修进村路时,需要占用土地。在外人看来,占地赔偿天经地义,但在南东社村,志明没有走访一家,没有看望一户,只在大喇叭里广播了一次,第二天,工程顺利开工。
  送记者出村,走到村口,志明抬起头:“你看我们村的天多蓝啊!不管将来做什么,我发誓要留住这片蓝天。”听到他话中有话,记者刚想张嘴,志明大手一挥,接着说开了:“我想利用两三年时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要发展果树业。村内现有400亩滩涂地,我计划将它们开发出来全部栽种果树,到时,南东社村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果有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旅游村。”
  呵呵,原来他心里早有“小九九”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