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清徐》的瓜葛说来话长。
还在读初中时,我的一篇作文得了较高分,记得语文老师“生动形象”的批语,使我沾沾自喜了好一阵子,从此喜欢上了文学。那时看过的书有《鲁迅的少年时代》、《小二黑结婚》、《水浒》、《白蛇传》等。
初中毕业后,回村务了农。但仍痴爱文学。几年以后,接触过一些文学社团。比如湖北的《九头鸟》杂志社,亦参加过他们的两次笔会(杭州、青岛)。曾记得给《清徐》报亦投过稿,但未被采用。后来,因为身边的事务太忙(我是村里的乡村医生,还兼做信用社代办业务员),亦就顾不上写作的事了。
近几年,孩子们长大,卫生所的事不用我操心,信用社业务亦不办了,有时间可以接触些文学书报。去年年底,有机会看过几份《清徐》报,觉得不错,说的是本乡本土的事,办报的人和撰稿人亦多是本县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自有不少亲切感。尤其是副刊,更不乏趣味盎然的好文章,于是,有了订一份《清徐》报的念头。尽管订报的经历有些“曲折”,但我终于从此可以看到久慕的《清徐》了。
每次轻轻翻开散发阵阵油墨清香的《清徐报》,仔细看着每一个版面,品读每一篇文章,就如饮一杯烈酒,如掬一股清泉,如沐一缕春风……从报上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渐渐的我感到,走近《清徐》,心灵多了一份空间和营养,喜悦和平静自然的生长。走进《清徐》,猛然间发现美好无处不在,快乐随手可得。
看了几期《清徐》,我不禁萌生了写点东西的想法。于是,写了《说雪》、《马年说甲午》两篇短文,并几经打听找到报社所在地,那是一栋已显陈旧的老楼,放好车进了二楼,刚上三楼看见楼道墙上的文言古训,顿时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染。上了三楼办公室,告要投稿。有个女士开门指点在斜对面。出来返身敲门进去,见一中年男士,说明了投稿。他说留下吧,我把稿件递了过去,他接住看了看说,可以近期见报的。我听了很是高兴。经过报社编辑老师的修改,我写的小文终于见报了,这着实让我兴奋了些日子。能从报纸上读到自己的文章,相信这对任何一名笔耕者都是极大的鼓励,何况是我呢?如今,《清徐》复刊已20年了,但在我眼里,《清徐》依然是一株成长的幼苗,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位读者在默默关注,有多少名记者、通讯员为它施肥、浇灌,但我知道这棵小苗每生长一寸都饱含着编辑们的心血和汗水。而它会用自己弱小的枝干赞美着这片热土,用生命的气息传递着人间亲情、友情和爱情,用一枝一叶去见证清徐县发展的一个个脚印。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清徐》会在老百姓心中开花结果,更会为我的理想指明方向,为我的生命增添无尽的回忆。
假如说人与人相识是一种缘分,那么,我与《清徐》牵手也是一种缘分,我将与她一直相伴,走过人生风雨旅程,衷心祝愿《清徐》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