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上梁山 —浅论《水浒传》对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启发 作者:啜希忱 时间:2014-03-02 次数:29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毛泽东主席在初期革命生涯中,一直在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去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寻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时期革命事实。最终,毛泽东领导农民革命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寻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是毛主席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这和他研究《水浒传》,受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以梁山为根据地的启发是分不开的。
  (一)
  毛泽东在求学和革命生涯中爱水浒、读水浒、说水浒、评水浒、用水浒。《水浒传》对毛泽东一生影响甚大,他在“水浒”的影响和启发下,结合自己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深思熟虑,上了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这是毛泽东对“水浒”占山为主,割据一方的翻版移植。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读私塾,他偷看《水浒传》时,被先生夺走了书,并训斥他为“反叛”将其赶出学堂。
  1936年在延安时,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有关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飞传》、《水浒传》……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1939年7月,毛泽东陕北公学演讲时称:自己带队住上井冈山是“没法子,被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好处一段话说:“论秤分银,换套穿衣”,“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间亲疏。”极力提倡政治,经济乃至人格上的平等。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把“打土豪,分田地”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来实行,体现了农民革命运动中的平等精神,不同的是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只重视分配关系改变,而“打土豪分田地”则进一步重视了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
  毛主席对“水浒”情有独钟,他年轻时曾徒步去水浒英雄的故乡——水泊梁山进行实地再考察。
  1919年,北京的学生提出,砸烂孔家店时,当时在北京的毛泽东去山东,拜谒孔子墓,他回忆说:“我攀登了东岳泰山,浏览了孔子的出生地,然后又到了梁山,因为这是《水浒传》中英雄起义的地方。”(摘自《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寻找水浒》开篇解说词中也传达了这一信息。
  毛主席去梁山,登梁山的故事在梁山北山坡广为流传。后集村马广仁老人回忆说:“我十一岁时曾听爷爷马传真说过,有个二十出头的湖南人叫毛润之的在学堂中住过,是从北京来的,那人在咱家吃饭,好吃辣椒。他还打听上梁山的路怎么走,108将有没有后代…….”。
  马传品儿子马克治回忆说:“当年毛主席登梁山就是我父亲带的路。他带着毛润之从后集村,往南走,出南门,经马家林向东经过薛家林,然后沿小黄山和狗爪子山山谷沿小路直上虎头峰。”
  毛泽东登梁山是其“水浒”情怀的表现,揭示了他早期探索革命的曲折和艰辛。有众多水浒故事和历史遗存的梁山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为其以后学梁山英雄好汉,上井岗山闹革命寻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919年春,毛泽东在北京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中却:“置身于外”,“心情抑郁,”显然他对这种争取合法斗争的游行示威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以另辟途径的大智大勇,毅然来到梁山,说明梁山英雄的斗争方式吸引和启发了毛泽东,从此去寻找适合于中国国情和自己认识与抱负的一条革命道路。
  (三)
  《水浒传》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禁书”,却给穷人“打天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成功效应,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已屡经证明。《水浒传》提供了更多更重要的思想在于“建立根据地”的理论。毛泽东后来在湖南老家,开始付诸实施自己的革命计划,他积极组织发动了风起云涌农民革命运动,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表明了自己的革命主张。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在这党的生死存亡之际,革命成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上山”的思想,主张拿起枪杆子打天下,到敌人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山区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红色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但瞿秋白却要毛泽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他认为:“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实力的基础,可以保存武装力量。”他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他组织发动了秋收起义,毅然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革命运动,这一创举成就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业。
  这时他联系中国历史上,许多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都终归失败,而很不起眼的梁山宋江起义,却一度闹得红红火火,使官家也奈何不得,追其原因是因梁山周围尽为水泊,烟波浩淼,水草丛生,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梁山雄踞中央,要藏即藏,要出即出,神出鬼没,自然能打胜仗。毛泽东把这种情况和当时红军的处境作了比对,感到有许多惊人之处。井冈山山高林密,居高临下,和敌人转圈圈,捉迷藏,可以以一当十。凭借井冈山地形复杂,高山密林的掩护,毛泽东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组织红军四次打退了敌人的围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毛泽东学“水浒”,用“水浒”,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是使红色革命根据地能够逐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因素。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