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之堂”在何处? 作者:王增维 时间:2014-03-02 次数:19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们常听到一些文人谦称自己的作品不登“大雅之堂”。那么,什么样的堂叫“大雅之堂”?“大雅之堂”真实存在吗?如果有,它又在何处呢?
  事情还得从北宋年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说起。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诗学杜甫,且能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开创了江西诗派,为诗派之祖。他论诗标榜杜甫,极力主张继承和恢复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宋哲宗时,他以校书郎予修《神宗实录》。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市)别驾。这期间,他突发奇想:“欲尽将杜子美(杜甫)两川双峡诸诗悉数书成条幅,由他在自己的家乡丹棱县笔架山建堂刻碑珍藏。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工程全部竣工。黄庭坚亲自执笔为之题名曰“大雅之堂”,并作《大雅堂记》。黄庭坚认为:杜甫的诗堪与《诗经》、《离骚》一脉相承,只有这些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大雅”之作,才有资格登堂入室,进入“大雅堂”。书写杜诗,建堂刻碑,是为了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
  此事很快传扬开来,震动诗坛文苑。一时间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纷纷前去观瞻。后世遂将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作为评价一件作品是高雅还是粗俗的标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