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翻明 时间:2014-03-02 次数:17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每到春节临近,家里便开始忙着做贡了。奶奶是做贡的一把好手,虽说这做贡就是做馒头,但要做好却也不容易。首先,和面就是一道很难掌握的工序。由于贡要被做成各种形状,所以对面的要求就特别高,既要能揉得开,又要能捏得住,既要柔到可以拉长,又要硬实的可以塑形,这个可是相当有难度的,奶奶告诉我,面要先和好,然后放在火炉旁让它“醒”着,等到面完全“醒”透了,这样才会更有手感。可是学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办法把握这个面的软硬程度,每次都是奶奶和好了面,我再来帮忙捏造型。
  只见奶奶先切下来一块面团,然后在手里揉来揉去,等面团揉得光滑了,就捏成了椭圆状,再把它压平,随后,奶奶用刀在椭圆的一边尖角处从中间划开一道口子,然后把它分开两半交叉一下,瞬间便成了一个鱼尾巴的形状,这时,面团的另一边也划开了一个小口子,做成了鱼的嘴巴,我看着高兴,便跟着奶奶依葫芦画瓢做起来,结果,鱼的嘴巴被我做成了兔子的嘴巴——分成了四瓣,鱼的尾巴也一边长,一边短……奶奶看了,笑得满脸的皱纹都一颤一颤的,告诉我说,我的小面团从一开始就没有揉好,所以在做造型的时候,才不容易塑形。
  这时,奶奶拿了两颗黑豆,安在鱼嘴的上方,成了鱼的眼睛,又拿筷子蘸了一点红色,点在鱼嘴上,最后拿刀在鱼身上横竖划了几道,当做鱼鳞,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花馍就基本成型了。除了鱼,奶奶还会做很多东西,比如花,尤其是牡丹,预示着雍容华贵,生活富足;还要捏四只鸡,放在屋子四角,象征着四季平安;还有“枣扇”……当这些各式各样的花馍摆满整个面板的时候,奶奶就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摆放在蒸锅中,然后将炉火烧到最旺,把盖子盖好,坐等成品出锅了。幼时,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是迫不及待,总想打开锅盖,看看它们熟了没。但奶奶却盯得我很紧,每当我想打开锅盖的时候,总会被奶奶发现,她就筷子敲一下我的手,我只得乖乖把手缩回来,就这样来回好几次,终于奶奶站起身来,将锅盖揭了开来,一股热气腾空而起,笼罩在锅的上方,连同我伸过去的脑袋一起被吞没。当然,这个时候,我也什么都看不见,得等那热气散尽,我才可以看到肉鼓鼓的金鱼,雄赳赳的公鸡,禁不住拍手跳跃。
  除夕之夜,奶奶便会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它们各自归属的地方,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过后,才会撤下来,奶奶说,把这些撤下来的贡馍拿到大火上烤,然后吃下去,就会一年不生病。那时,奶奶的话让幼小的我一直坚信不疑了很多年。如今,奶奶已年老体弱,不再做贡,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日子,我的心里还是甜甜的。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