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之后 ——清徐县诗词楹联协会甲午元宵作品交流吟唱会有感 作者:张见素 时间:2014-02-19 次数:19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这是多年以来过得难得安静的一个元宵节。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但我修行不够,即使特意寻幽觅远,访得少有人迹的修道院,人身寄托那里,人心依旧浮躁,何况历年闹翻天变了滋味的元宵节。当然这不是节日的过错,我只怪自己凡心太重。
  说难得是当天吃了元宵。这本来也不算事,只是我不爱甜食,好多年都不行节礼。这次是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特意送了他那里的名品来,吃得是一份情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好的是诗词楹联协会的笔会代替了昔日架火节的鞍马劳顿,好似回归了从前上元灯节的情韵。
  以前我看到晨练的老人,总觉得人生好似从退休以后才算真正开始,功成身退,儿成女就,没有了迟到早退的顾虑,没有了家长里短的羁绊,剩下的事就是自由自在地颐养天年,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上午去拜访郭宝维前辈,他问我,说他的日记是不是记得太琐碎太随意深度不够。我说您还在意那些啊,那可是真不必在意了,您已经比年轻人还朝气蓬勃了。
  他年过古稀,日记记了几十年,日记本有几百本,每日必记;家里四面墙上都是他的书法作品,每次去都不一样;书桌上一大卷写了字的宣纸,简易电视柜下面搁着一尺多厚的备用宣纸。
  下午笔会,又见到啜希忱老师的《七十抒怀》之一:
  人生七十不为稀,心海纳川淡寡居。
  自信无做亏心事,成灰丝尽志不疲。
  我知道他的真实情怀如此。
  每次活动都少不了高中昌老师诗词知识的点拨和诗词范例的评点,何况他是这次笔会的主席。他已是省内乃至全国诗词联方面的权威,但他依旧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次他带了三首诗,其中之一题为《甲午春节趁兴题马》:
  踏尽尘嚣与不平,乾坤扬首意纵横。
  枥前每恋三边草,蹄下何辞万里程。
  社稷戎衣关塞重,斜阳古道野烟轻。
  生当得慰风云路,未把金鞍作自鸣。
  诗艺和境界自不待言,但他仍在琢磨,“枥前”和“槽前”,“得慰”和“得意”哪个更好些。
  再看在座的各位前辈,活泼的稳重的,寡言的健谈的,又哪一个不是用各自的方式“老夫聊发少年狂”?他们活得踏实、认真、深刻、睿智——岁月给了他们年轻人没有的丰富,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依旧不输青年。
  这两年来,我一直就是被这样的老年情怀督促着,强烈地渴望着进步。
  正如焦树志老师说的,年轻人后继无穷,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尽长江滚滚来。在焦老眼中,我们这些已过不惑或接近天命的中年人,大概也可算作年轻人吧。
  如果说前辈们活出的是一种令人倍受鼓舞的激情,我们的同龄人们则活出了一种洒脱雅致的心态。武宝生诗友朗诵他的《陋室铭》:
  山不言高,有宝自名。水不言深,有容自灵。身居陋室,有德自馨。窗含春柳绿,帘卷藕香风。拙笔案头舞,知音书中寻。谈笑有挚友,往来无俗人。可以养身心、阅古今。无车马之羁绊,远仕宦之劳心。诸葛子云羡,书斋小乾坤。自得曰:“乐在其中。”
  我觉得这可代表我们这一代这一类人的心声。
  参会的还有我们眼中的年轻人。张月英女士介绍了两位新文友左振兴和曹志杰,都很年轻。这个圈里的人,大多是先闻其名后识其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长江后浪。
  今天我还归纳了月英的一个特点,她是特别善于推介的一个人,她会把人领进来,再把人推向前,然后演员自己发展,她就默默隐身了。哪天我想问问她,确认一下她到底为人做过多少嫁衣裳。
  还有一个客观方面的难得,甲午年的元宵节正好也是2月14日情人节。情人节本来是西方的,既然全球一体化,也不妨拿来,为单调的现实增加一点浪漫。这一巧合倒也并不白费,微信里流传:
  今天有人送我巧克力,我就当情人节过;没有巧克力,有人打电话问候,我就当元宵节过;什么都没有,我就当星期五过。
  但是,郭亚忠主任有更好的心态,值得每一个人玩味。他的诗叫《每日都是情人节》:
  每日都是情人节/每日与情人有个约会/生活在有/情的世界/情意浓浓/迎着黎明的曙光/太阳是情人/听着窗外的鸟叫/鸟儿是情人/沐浴着初春的微风/春风是情人/与家人围坐用餐/家人是情人/与朋友偶尔相聚/朋友是情人/静静地阅读/书籍是情人/挥毫泼墨/笔墨是情人/寄情山水/山水是情人/仰望星空/繁星是情人/欣赏音乐/音符是情人/就这样/每日感受着爱着/生活着并快乐着
  这样的平和、宁静、安详、快乐,真好。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