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趣话 作者:西良 时间:2014-02-09 次数:18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稀疏的鞭炮砸开了年的喜庆,大红的灯笼亮出了满脸的喜悦,商场里人头攒动,大街上车来人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迎年的气氛逐渐浓厚,“‘牛马年好种田’,明年一定是一个好年份。”腰包鼓起来的人们对迎接马年的气氛正在不断浓厚。
  从人类告别渔猎时代,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为“六畜之首”,人类优先饲养的动物,它耕地拉车,驮物乘骑,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源。冷兵器时代,马是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连年不休的厮杀征战,立下了数不胜数的汗马功劳。《辞海》解释为:马属草食役用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额、颈上缘髻甲及尾有长毛,肢强健,内侧有附蝉,第三趾最发达,趾端为蹄,其余各趾退化,性情温驯而敏捷,耐力持久。马的嗅觉非常发达,可靠嗅觉识别主人、同伴,通过耳鼻等器官对主人表示出友好亲昵的动作,也可寻找食物水源等。
  马的记忆力模仿力强,可记住主人、道路、饲喂地点,能够分辨贤恶好坏,预测意外事件发生与伤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马耳非常敏锐,听远隔音和低弱音的能力远远超过人,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音调,同时主动产生条件反射,做出反应。人常说的老马识途、马通人性,就是基于这种功能。在十二生肖中,马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属“午”,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中午一点又称“马时”。按民间通俗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是阴阳换柱之时,一般的动物都要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非马莫属。
  马姓是我国第19大姓,拥有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以上,是目前回族人口最多的姓氏。马姓的起源还得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公元前20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委派将军赵奢带兵破敌。赵奢接到命令后,没有贸然进兵,而是派出精悍的一队军士,仔细侦察敌情,掌握了敌军的行动规律,而后出其不意,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战功卓著被赵王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以此为荣,就将“马服”作为自己的姓氏,即为“马服”氏,后来简化为“马”。例如《史记·赵世家》在记述赵奢破秦军的事迹后说:“赐号为马服君”。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马服’氏为‘马’氏,赵姓,伯益之后”。由此可见,“马服君”乃是赵奢被赐之号,也是马氏的最初由来。
  今陕西扶风、茂陵一带成为马氏发展繁衍的中心。西汉时期,马氏族人除了在陕西扶风、茂陵成为望族之外,还扩散到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甘肃、江苏等省一些地方。宋代以后,福建、广东地区马姓族人也逐渐增多。到明代,马姓族人遍及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农历甲午年是马年,辞旧迎新,又到了马年说“马”的时候了。说到“马”,激情之下,人们脑海里首先涌现的是蕴含“马”的吉祥成语,譬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人强马壮”、“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等。在即将迎来的马年,我们理应以千里马精神为动力,一马当先,策马驰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