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世康
新年伊始,东湖诗社举行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除了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推出了一本新人的新作,也就是阎永胜同志的散文集出版面市了,这标志着我们诗社的成员在过去的岁月中,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作品甚至说佳作逐步地在出版面世,不仅是我们诗社的一项成就,也是清徐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我今天本来有另外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辞掉后专程赶到清徐来,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本书一样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清徐东湖诗社的希望,看到了我们清徐文化复兴的希望。
清徐是山晋大地的文化名县,先秦时期为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进步做过别的地区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清徐大地现存的各类文化遗迹,留在各个图书馆、博物馆珍藏的一些历史资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演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财富。人类已进入21世纪,我们这个民族的走向应该是什么?刚才王进同志阐述了方方面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很赞同。
永胜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公安干警、农家子弟,从军十几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清徐大地,别人说他是警官,其实他还是普通一员,按现在时髦话说,草根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有五千年的文明,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这种草民,他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今天研讨会的召开,有三个特殊的背景,第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郑重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个里程牌意义的决定: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转型社会已经到了需要再度定向的时候了。第二我想说12月的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一个高规格的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发表讲话后同样是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和习近平讲话遥相呼应,一脉相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那么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上的讲话和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议,我们把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领悟,它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三个2014年是中日甲午海战两个甲子年,这又对我们是一个考验。现在凡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日本人占领触及到了我们的民族尊严、国格和人格,所以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年之后,中央政治局再度搞了一次学习。学历史,中央政治局请北大、中央党校讲史,习近平讲话要求把学习党史、历史作为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理国的必修课,是政治必修课,也是文化人的必修课。第二次学习是学唯物学,120周年之后的讲话中,有一句话那是骨头话,软实力最终体现的是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我们靠文化的滋养提高国人的底气和骨气,那么这种底气和骨气怎么才能强?包括永胜的老战友他们过去是动武的,我们现在是修文化的,练武和修文,强筋健体才能增强底气坚定骨气,有了这种内在的真正的软实力,我们民族才会强大。
我读永胜的文集后,感觉他是真情实感,我喜欢看中央电视台《魅力纪录》,可以说这是永胜的文章特色,甚至可以说成是他的率真。第二个特点:永胜同志懂得感恩、报恩,更主要在他身上有一种精气神,这样的文化产品才有它传承的价值。我们把史记、二十四史梳理一遍,什么东西永存时间最长?我认为,最真实的、没有雕琢的才最有价值。历史上说真话的人有,但真正留下真东西的不见得多,我们看史记有两个版本,当他写了之后怕汉武帝通不过,所以他又抄了一份,司马迁感觉汉武帝能通过了,但是真的那个东西在那里?叫他小儿子放到墙隙隙里了,这才给我们留下了真正的有价值的财富,所以无论是我们做文化工作的大家还是我们的草根,一定要写文章说真话,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和当代人引起共鸣,给后代人留下财富。
洋洋三十多万这本书面世了,可喜可贺,标志着清徐东湖诗社大有希望,也标志着清徐文化繁荣大有希望,标志我们三晋文化、三晋文明的再度振兴大有希望,我真诚地祝愿我们的草根文化蓬勃生长!
作者系太原市原副市长,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东湖诗社名誉社长
文学的三重意义
王进
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我认识阎永胜同志将近30年,看到今天高朋满坐,大家交口称赞,我就想起了20年前的阎永胜却是人生失意、四面楚歌、外债累累。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他的巨大变化,他的心路历程都写在这本书里,包含了三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他的情感历程;另一部分是他记录了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第三部分内容是记录了他所认识的清徐、太原以及山西的文朋诗友的故事,这本书是阎永胜个人30年心路历程的体现,也是清徐文化事业30年发展的缩影。
从他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文学对于我们的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文学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第二层意义,文学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人脉的象征。第三层意义:文化最能滋养人的心灵,最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细想共产党的起源是什么?他的前身就是几个文学青年的一个梦想组织,当时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恩铭等无非就是几个文学青年,搞了一个文学聚会,成立了一个文学组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发展成今天几千万人的大党,是文学青年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对政治家而言,台湾作家龙应台有句很深刻的话,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政治家有文史哲修养而政客没有,这文史哲的修养就是文学的修养、史学的修养和哲学的修养。文学的修养能够让我们有理想有激情,史学的修养是沙漠中的玫瑰,一朵玫瑰枯萎了,如果把它重新放在水中,它会重新绽放出灿烂的花朵,这就是史学的修养;哲学的修养是什么?能够使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璀璨的天空和前进的方向,所以文史哲的修养按政客和政治家区别开来,这是作家龙应台对文学和文化对政治影响的最深刻的阐述。
第三个我讲的是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感觉到我们最需要的物质是什么?是洁净的水、洁净的空气和最真诚的朋友和你人生的贵人。什么是人生的贵人,我觉得有三个最主要标志,第一是无私无畏地支持你,第二是不求回报,第三能够改变你人生的命运,是你人生命运的转折者。永胜有今天的成功,他的几位贵人都在今天的会场上,特别要感谢的是霍海俊老师在这本书的出版中,从文稿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版号的申请、出版的校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更重要感激我的老领导范世康先生,范先生对这本书出版也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作者系全国文化名人、著名作家,著有《山西煤老板》等作品
这是一本梦想、信念、生活的散文大集
丁武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从冰城哈尔滨来到清徐,有幸被邀请参加东湖诗社新年联谊会暨老战友阎永胜散文作品研讨会,能够和清徐各位诗词、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畅谈人生,内心感到特别的喜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阎永胜的军校同学对今天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精品来自于精神。在过去几十年里,各位诗词、文学爱好者笔耕不止,用诗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讴歌时代,弘扬文化、赞美家乡,在诗词的艺术园地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
认识的高度决定作品的深度。我从85年结识阎永胜已经30年,这30年对阎永胜来说,一路书写的是憧憬与梦想;一路颠簸的是坎坷与彷徨;一路承载的是成就与希望;一路欢歌的是胜利与向往。这30年永胜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慨,对友情的感激,终于创作出了《希望是人生永远的太阳》这样一本有梦想、有信念、有生活的散文大集。希望阎永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再创佳绩,再著辉煌。最后愿诗社多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造成三晋文化品牌,为山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欢迎在坐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到冰城哈尔滨做客。谢谢大家!
作者系阎永胜军校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原区队长,现哈尔滨强戒所政委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
——东湖诗社迎新春联谊会与阎永胜散文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霍海俊
今天,东湖诗社召开迎新春联谊会暨阎永胜散文作品研讨会,目的在于加强文朋诗友之间的友谊,提升文化品位,弘扬文化精神内涵,为我县的文化强县战略奉献一份力量。
东湖诗社成立于1982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东湖诗社的会员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诗情画意,谱写了一份青春的美好记忆。
东湖诗社成立之际,就已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文化的追求过程中,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与孤独,但是,对文化的热爱,依然是我们心中的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
东湖诗社的发展与壮大,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以地理标志命名。东湖为华北地区少见的城中湖,是清徐的象征。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灵气,就有了诗意般的才华横溢。二、以驰名品牌为桥梁。东湖的一潭碧水,衍生了“东湖”、“水塔”牌老陈醋。随着这两个驰名品牌的宣传力度的加大,东湖会为更多人知晓,东湖诗社也会为更多人熟知。三、以文化为界线。东湖诗社是清徐县的一个协会组织,以清徐的地理界线划分发展会员。目前,东湖诗社已经超越了地域概念,吸收了全国各地的不少精英为会员。从这点可以证明,我们清徐不仅山好,水好,人也更好。四、以经济为纽带。文化兴,则百业兴。东湖诗社将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朋友来清徐投资兴业,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东湖诗社为阎永胜同志的散文集出版召开研讨会,目的就是“希望是人生永远的太阳”。
阎永胜同志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勤奋创作,终于有所收获。这不仅仅是他的一点小小进步,也是东湖诗社的一点小小光彩,更是清徐县文化发展大潮中一朵小小浪花。我真诚地希望一直关心和爱护东湖诗社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个企业继续支持东湖诗社的发展。作者系东湖诗社社长
文化的担当
贺灵宝
在马年新春之际,我们举行东湖诗社迎新春联谊会暨阎永胜散文作品研讨会,在我们清徐的文坛上,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特别是东湖诗社从它成立发展到今天,对清徐文坛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看到永胜同志的散文大集,我感到无比喜悦,这本书《希望是人生永远的太阳》是对阎永胜人生的高度概括。没有出过书的人不知道出书的艰辛,在这本书整体校对和审阅过程中,虽然我参与来,但是参与的还不够,刚才王进同志谈到霍海俊同志,确确实实在这本书的校对和审阅过程中善始善终,由于他的努力和对文学事业不懈的追求,才支撑了清徐今天文坛的局面。他们好多人的事迹,与闫永胜一样使人感动,你象张继源同志做为普通的农民,他靠种地的微薄收入还要出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永胜这本书的花费不算小,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的干警,还有咱们的徐宝德、高中昌、石履山、啜希忱等老师都出了不少书,不仅耗费的是心血,而且耗费的是自己的收入,精神确实值得赞扬。
上次作家协会上我说:现在是清徐文坛最活跃的时期,是由于在坐的每一位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追塑清徐文坛的历史,任何时候都没有今天的局面。刚才诗社社长霍海俊讲到了,我们有一种历史的担当,文学事业我们担当的是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作者系清徐县交通局原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