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天的笔会,几位组织者应该费了不少心思。我去的时候,人还不是太多,主持人李女士还在做朗诵练习,银幕上一轮光芒四射的红太阳,一丛向日葵,一幅熟悉的主席像,很经典的画面,一下子将人带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两个年轻人正在把焦老师的两幅书法作品挂在墙上,一幅是《给彭德怀同志》,一幅是《送纵宇一郎东行》节选,诗是主席的,字是行草,形式和内容一样的豪迈洒脱。他们还准备有主席像和徽章,并打印装订了梁衡的《文章大家毛泽东》和《理直气壮借典助理理从事出》两篇最著名的评论文章,人手一份分发。笔会气氛已经得到五分的渲染。
大家陆续到来,诗会正式开始,有序进行。
我们温习了再熟悉不过的《东方红》。文联刘主席特意画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并做了讲话。主持人李女士为大家朗诵了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以及精选的激励人心的经典语录。然后由主持人和教育局的李老师为大家朗诵文友的诗文作品。
大家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感情,超出了我的心里预期。无论是朴素的纪念散文,还是《追随》《心中呼唤毛主席》《今天,您120岁了》等新诗作品;无论是律师绝句还是对联,两位女士的深情朗诵和大家情真意切的诗文相得益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我之前没有想到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很不起眼的民间社团,将这个纪念活动组织得这么成功。可见事情只要有心去做,就一定做得好。或许,这正是尊敬爱戴毛泽东主席,为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和精神做出的实际行动。
气氛已十分热烈。而李社长的一番话锦上添花。
他说昨晚专门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说若干年后,你可以不记得爷爷奶奶,甚至不记得父亲母亲,但不能不知道这个共和国是谁缔造的!六七十年代的人,对主席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五六十岁的人在对主席的感情上可以说是情同一心,但今天的年轻人,就很难说了。他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人还能继续保持这种敬仰和怀念。
他又说,今天的笔会本不是看谁的作品写得好,而是表达我们对他老人家的缅怀之情。任何时代,人是短暂的,但信仰和精神是永存的。这是今天活动的意义所在。
当然,对任何人的评价都应是客观的,正如高老师诗中所云“任将功过说身后,云外峰高泰岳头”。
张院长摘录他1970年5月1日参加天安门广场“五一”晚会那天的日记,写他渴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汽车啊,为什么行驶的这样慢;细雨啊,切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让我饱看世界的延安,伟大的首都北京吧!”
他还在那一天的日记里对毛主席说:“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五洲的群山向您纵情欢呼,四海的波涛向您放声歌唱。革命战士心潮逐浪高,热血沸腾喜泪盈眶。最衷心祝福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这种心情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非常熟悉的。他给我看他的文章的那天,我说他是见过毛主席的人,感情确实和我们不一样。但他同样也进行了理性的考量,所以他说:“但,不论怎样考量,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巨人和那一代人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我认为,这才是理性的缅怀。“伟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伟人,就是把伟人的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一位文友这样说。
或者,这才是我们以及我们以后的人纪念伟人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