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字 作者: 时间:2013-12-08 次数:55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驳【驳駁】(bó)
  “驳”,繁体为“駁”。会意字,从馬,从二乂。
  “马”为六畜之一,“驳”从“马”表示与马的性格特征有关;“乂”为两种事物交叉,又表示相互否定。“驳”为毛色交错混杂的马。《说文·馬部》:“駁,马色不纯。”后泛指颜色不纯,如斑驳。“驳”又为辩论是非、否定他人意见。“驳”字一“马”二“乂”,寓意辩驳是针对一个事物(马)有两种以上针锋相对的观点(爻)进行互相否定(乂)的活动。“爻”又为组成八卦的阴阳符号,是交错、变化的意思,表示辩驳是双方或多方口舌交争的活动,其间胜负变数难测;通过辩驳,原来的思想也会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动:有的一驳即垮,有的则越驳越真、越驳越精。
  战国时的辩士公孙龙,从三个方面维护他的“白马非马”主张。首先,就马之名与白之名的内涵来说。他认为白是颜色,马有形状:颜色不是形状,形状不是颜色,表示颜色就不应有形状,表示形状亦不应有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白马也不是白;其次,就马与白马的外延说,马之名的外延包括一切马,而白马之名的外延只包括白马,因此“白马非马”;第三,就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来说,马是一切马所共有的性质,其中并没有颜色的性质;白马是一切马所共有的性质又加上白的性质,所以“白马非马”。这样的诡辩在当时引来驳声一片,遭到普遍反对。
  《易·说卦》:“为驳马”,指的就是毛色混杂的马,意思与“驳骏”相近,即毛色斑驳的骏马。《诗·豳风·东山》中有:“之子于归,皇驳其马。”意思是那个女子出嫁的时候,毛色斑驳的马匹载着迎亲的队伍。由马的毛色不纯引申“驳”泛指颜色的不纯,一种颜色夹杂着别种颜色。《通俗文》:“黄白杂谓之驳。”《汉书·梅福传》:“白黑杂合谓之驳。”这里是特指黄与白、黑与白的混杂,在广义上来说,任何颜色的混杂都可以称为“驳”。
  “驳”也是驳斥、批驳、辩驳。“驳议”是古代大臣为驳斥他人的主张、观点而上呈皇帝的奏章。南北朝的祖冲之就曾为大明历法写过驳议,其中包含了他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成果。
  人们对同一事物所持的观点各不相同,都试图用言辞证明自己的看法,否定别人的观点,这个论辩的过程就是“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每个官员地位不同,能力各异,处理政务时风格也不一样。任何时候都众口一词、全票通过反而不正常。政见不同,就须要相互辩驳,各抒己见,最终达到相对统一,从而分清是非,正确决策。这种辩驳是非常必要而有益的,但前提是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个人攻击,更不是使矛盾激化。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