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好能手 致富带头人 ——大北村农民阎志强的致富经 作者:苏芮 武立坚 时间:2013-12-01 次数:25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阎志强,地地道道的大北村人,他与养育他的土地为伴,他与家乡的一草一木结缘,他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他是新时期农民致富的代表。
  40岁的阎志强6年前一直靠种地为生。“我辛辛苦苦种的3亩地,一年下来落不了1万块钱,一家5人除了吃喝,供俩孩子念书还得东挪西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他看来,那个时候种地就是一个累人而不讨好的差事,冬天如遇下雪天还得抹黑揭帘子,生怕积雪把温室压垮了。无奈之下,为了多赚点钱,他选择了养车拉煤,虽然有风险,但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不走运,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养车一段时间后,非但没改善一家的生活水平,几起事故使这个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而此时,农家小院里再也听不见阎志强和邻居开玩笑,多的只是一声声的叹气!
  相信人的一生不会一直都是坎坷,风雨过后必定会有彩虹。就在这个时候,村里组织大家前往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村长见阎志强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就鼓励他一块出去散散心,这趟旅行从此成了阎志强最难忘的经历,他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种植大棚蔬菜。
  打铁还需趁热,取经回来后,阎志强一方面运用清徐县财政出台奖补政策:所建温室每亩补助一万,大棚补助五千,另一方面通过当时信用社对农村小额贷款扶持,贷款一万,然后加上村里补贴的两千多元和自己的一万元左右,他便修建了一个大棚,一个节能温室。万事开头难,种植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技术方面的难题,但是他不畏艰难,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和请教。从整地、育苗、播种,到田间管理、采收、防治病虫害等,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别人教给他的种植技术,他都一一用笔记本记下。蔬菜种下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他总是早起晚归,认真了解蔬菜的长势情况,遇到有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向人请教。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逐步掌握了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当年的年均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元。
  初尝甜头,便一发不可收。2012年冬又建了一个高4.2米,长48米的钢架节能上卷帘机的大棚,今年已收入4万多元,他见到效益后,又将原来的旧节能温室改造成长100米,高4.5米,宽17.5米的大钢架温室,他说:“遇上下雪天,看着菜价往上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一个冬天下来收入3万余元,节能温室是我们农民冬季致富的好帮手,如今有了它一年能种六七茬菜,收入10万余元那是常有的事。”较好的效益更坚定了他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信心。
  如今在田间地头,阎志强又开心地和大伙开起玩笑来:“我这走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种地这个原点,这就充分说明现在的农民啊,只要守着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可以长人民币!”一句玩笑,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富民的积极效应,让我们看到了农业政策对农民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让我们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