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朝末年,明庭被拖入旷日不绝的辽东战事,难以抽身,明朝在辽东战场有三大支柱,分别是大明关宁军、朝鲜友军、东江镇毛文龙部。毛文龙一直战斗在后金的后方,是后金的心腹之患,他牵制着后金的动向,使后金对明朝的劫掠不敢纵深,是后金的眼中钉,毛文龙遏制着后金的发展和壮大。皇太极曾说,毛文龙在,我有妻儿恐被其害故不敢远行。毛文龙在世,后金从不敢对明朝入塞,唯恐毛文龙偷袭后方而回援不及。毛文龙的死令明庭震惊,崇祯皇帝骇然,为安抚袁崇焕也未即时降罪。毛文龙被袁祟焕诛杀后仅三个月,后金就倾巢出动十万大军汹汹而来,实现了第一次入塞,并劫掠至北京城下,史称:己巳之变。
毛文龙是明清史上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值得细细一读。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一
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职业:明朝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曾开创军事基地东江镇,牵制后金发展。
万历四年(1576年),毛文龙的祖父毛远山因生意需要,举家从山西迁往杭州,儿子毛伟娶杭州名门之女沈氏,毛文龙九岁时母亲亡故。毛文龙幼年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喜好读兵法书籍,“好孙吴兵法”。而明朝却是重文轻武,所以非军人世家出身的毛文龙很难有所成就。毛文龙在三十岁时,才被举荐至李成梁帐下,开始进入了辽东军事集团,不久又升千总、守备等职。后又以都司之职援助朝鲜,辽东失陷后从水路逃回,仅率二百余人夜袭后金东江镇(也叫皮岛),杀死守将,就此占领了东江镇。于是被朝庭授于总兵官,不久入升左都督,授将军印,赐尚方宝剑。于是毛文龙在东江镇建起了军事基地,东北依朝鲜与后金隔海八十里相望。没有战事时就变卖人参,布匹,这很正常,明朝经常饷粮不济,东江建师,耗资肯定巨大,而东江镇士卒饷金只有关宁军的一半。工科给事中潘士闻弹劾毛文龙浪费军饷,滥杀俘虏的罪行,也有人提议撤毛文龙部,兵部讨论后认为不可。袁崇焕上书请求派臣去毛龙部处理粮饷,毛文龙讨厌文臣在身边牵制乃上书反驳,袁崇焕不喜(不高兴了)。接着毛文龙来拜访袁崇焕,袁崇焕按宾客之礼接待,毛文龙又不谦让,袁崇焕除掉毛文龙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辽东祸起仅仅是毛文龙的一次不谦让,实在是一段悲剧。毛文龙虽有冒领军饷之嫌疑,但并未核实,就算真有,如果他冒领饷资没有用于个人贪腐,而用于东江镇也可以饶恕,就算他个人贪了,此时也绝不宜治罪。在袁崇焕仅带一班随从赴东江镇诛杀毛文龙后,毛文龙之子、部将、数万东江军竟无人为毛文龙向袁崇焕讨还公道,任其扬长而去,说明这一支军队还是忠于明朝的军队,绝没有私家化,后来的群龙无首,兵变降清理当别论。而己巳之变袁崇焕下狱,祖大寿竟不顾大敌围京,率军离去,唯袁崇焕书信方能召回,两者治军谁更忠于朝庭,立见。袁崇焕以“十二宗罪”诛杀了毛文龙后致信朝庭,未尾写道:毛文龙作为大将,不是我可以擅自诛杀的,所以我谨席橐待罪。当时是崇祯二年(1624年)五月,崇祯帝突闻此消息,大吃一惊,但想毛文龙即死,当时又靠着袁崇焕,所以就下诏赞扬了他,这也是袁崇焕为自己走上绝路埋下的伏笔,既杀毛文龙又无制敌之策,袁崇焕只有为毛文龙殉葬了。由此可见崇祯帝并不是那种忽左忽右,以情绪行事的人,而杀袁崇焕也是有依有据,崇祯帝制袁崇焕罪首问即是:“为何擅杀毛文龙?”袁崇焕无言以对,乃下狱。制袁崇焕罪并无投敌叛国一说,大多所指基本符合事实,袁崇焕确实犯了死罪,而明末被崇祯帝以千刀万剐处死,仅闻袁崇焕一人,有违皇帝的仁慈,,可知帝恨之至深。毛文龙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袁崇焕的原因,挺袁者一定要把其说成乱臣贼子,祸国殃民,反袁者一定把他视为神灵。先把人物定性,再依需要索取引证,这对毛将军是何等的不公。毛文龙自率二百余人夜袭、占领东江镇后,把一个人烟稀少的孤岛发展到精兵3万余众,居民十几万的商贸中心,让后金无可奈何,确实非常人能比,在明清史上是一个很大的奇迹。袁崇焕执尚方宝剑,原本只有权斩参将以下人员,却斩了同样持有尚方宝剑的总兵毛文龙,打破了明、后金的军事平衡,使后金兵实现了战略、战术上的突破,置明王朝于敌军的刀戟之下,实乃胆大妄为,目无国法,罪不容赦。叹文龙:乱世英雄开东江,明王岌岌曾倚重。忽然一朝奏书至,却是尚方剑斩了尚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