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食醋的功效不断被发现,一些饮料也与醋相关。初次接触这类饮品的人,开瓶尝一口,常觉得酸味过重、甜味不足,难以产生好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了解和适应后,才会慢慢喜欢上。这让我想起童年时期的“醋稍”。
解放初期,在公私合营的东罗村大法醋坊,工人们劳作间隙,会摘下挂着的水瓢(将葫芦一锯两半,去除瓤后制成),舀取缸里的醋黄液解渴。这醋黄液便是“醋稍”,是冷制完成品醋后,为避免浪费坯内酸性物质,再次淋浇冷制所得。
那时,父亲在醋坊工作。每当发现我吃饭不香、嘴角干裂、小便发黄、大便干结,就会让我喝几口又凉又酸、味道独特的醋稍。起初不情愿,可喝过几次后,竟慢慢喜欢上了,从被动饮用变成了主动索要。
当时,醋产量低、成本高,醋稍作为成品醋淋浇后的二次产物,主要供内部使用,即便有人想买,也因数量有限难以售卖。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清徐县新城大街中部的公安局开始建设。城建局的良中汉负责设计,河北省保定工队承包土建工程,东罗村副业队工组的8位木工参与其中,我是里面最年轻的。出发前往工地时,马车上除了生活用品,还特意带了一桶本队曲醋组生产的醋稍。
途中经过我池村,木工时二根口渴难耐,刚要打开桶盖直接喝,坐在旁边的师傅李世莫赶忙拦住他:“这样喝可不行,别人还怎么喝?”随后,李世莫让马车停下,自己下车到村北打粮场找来十来根小麦杆,分成小段,每人发两根。大家看着他将小麦杆一头插进桶里,另一头含在嘴里吸着喝,都忍俊不禁。
在工地干活,口渴了就喝醋稍是常事。因为我年轻体力好,只要桶里的醋稍喝完,就会骑上工地的公安自行车回村再取一桶。有一天,我和同伴时二元正捧着碗喝醋稍,时任公安局长张秀光笑着走过来,好奇地问:“你们喝的是,是,是什么?”旁边的时果元回答:“局长,这是我们村副业队生产的酸饮料。”这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