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醋都*文苑总第4262期 >2025-04-18编印

兵马俑有关的逸闻轶事
刊发日期:2025-04-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王苗苗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瑰宝。小时候就对兵马俑的故事充满好奇,渴望目睹这千年前的雄伟景象。终于,在2025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程,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去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去聆听历史深处传来的呐喊与回响。
   兵马俑,是此次西安之行最令我震撼的景点。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附近,是秦始皇为了在死后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建造的庞大地下王国的一部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命令工匠挖掘深坑,制作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并配备战车、兵器等,作为守护他陵墓的军队。
   兵马俑坑共有三个,分别是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规模最大,包含了主力部队,由前锋、主体、后卫、侧翼组成,前锋为轻装步兵俑,主体部队包括车兵俑和重装步兵俑等。二号坑是机动部队,由骑兵、混编、弩兵、战车等组成,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作战。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为520平方米,是指挥部。
   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制作技艺精湛,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具有肖像性特征。兵马俑的出土,为研究秦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兵马俑的逸闻轶事,其中有两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俑头换人头
  1987年2月17日深夜,一个农民翻墙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用事先准备好的螺丝刀撬开了后院的房门,“运气”不错地顺走了一个将军俑头。正当他兴奋地以30万人民币“天价”交易时,却被当场捉拿。事后,他才知道这个将军俑头是国家甲级文物,当时一共才出土了4个。他也因自己的贪婪,最终用自己的“人头”换了这个还没有焐热的俑头。
   这个农民叫王更地,是临潼县康桥乡湾里村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不愿上学、也懒得干活,整日里游手好闲,被村里人看不起。眼看年纪大了,也没有一个姑娘能够看上他,这样下去连找个对象都困难。所以,王更地平时总琢磨“发大财”的主意。
   1987年1月,王更地到临潼火车站接朋友,到了饭点便找了一处饭店吃饭。吃饭喝酒期间,结识了一个叫权学力的豪爽老板(其实是文物贩子)。酒足饭饱之时,王更地便向权老板大倒苦水。他说起自己的凄惨处境,甚至还流了眼泪,目的呢?就是希望这个大哥能拉自己一把。权学力听后,正中下怀。他来到这里就想弄个兵马俑文物倒卖,可自己又不敢自己去盗窃。趁着酒意,权学力就开始蛊惑王更地:“想不出力,就挣大钱?那你到秦陵给我找个兵马俑,我保管你挣大钱,娶媳妇。”王更地心动了,为此他还专门跑到博物馆踩了点。当他看到如真人般大小的兵马俑后犯了难,这么大、这么重,怎么才能偷出来呢?想不出办法的他就找到权大哥出主意,权学力听后,笑着说:“兵马俑整个偷不出来,可以带个头出来嘛,一样值钱。”于是,王更地再次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假装到处游玩,当他发现博物馆后院的保安措施并不严时,他终于定下了偷兵马俑的计划。
   王更地不懂法,他以为像之前“偷鸡摸狗”般被抓住了,说声好奇,顶多被公安局关几天、教育一番也就没事了。却没想到,最后还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愚蠢的行为买了单。
   从此“俑头换人头”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也再没人敢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那些兵马俑国宝的主意了。
  德国人马林假扮兵马俑
   事情发生在2006年9月16日,一群年迈的游客正在兵马俑一号坑内认真地听导游讲解兵马俑的历史与制作工艺,游客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个视力敏锐的游客看到在众多兵马俑之中有一个竟然会眨眼,他揉了揉眼睛,再次仔细看去,确认自己没有看错。惊恐万分的他大喊道:“活了!他活了!”听到他的喊叫声,其他游客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好奇地看向那个“活兵马俑”,准备看个究竟。
   随后,这位游客立刻将这一惊人发现报告给了博物馆的安保部门。起初,安保人员还以为这位游客在开玩笑,毕竟兵马俑是千年前的文物,怎么可能复活呢?但看到他神色惊慌,不似作假,便决定前往现场仔细查看。
   当他们抵达现场时,惊讶地发现兵马俑堆里竟然真的混进了一个“活的”。这个异常的兵马俑位于坑内的第四排,粗略看去和其他兵马俑并无明显差异。无论是装扮还是斑驳的漆痕,都极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的样子。然而,当安保人员靠近仔细查看时,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土捏的兵马俑,而是一个活人假扮的!
   这个假兵马俑的身份很快被揭晓,他叫马林,是一个26岁的德国留学生。他对兵马俑的热爱超乎常人,每当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时,他都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战场的硝烟与战马的嘶鸣。这种热爱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跳入俑坑假扮兵马俑。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马林提前半年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他多次来到博物馆进行踩点,摸清了周围摄像头的位置以及安保人员的换班时间。接着,他又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自制了一套能够以假乱真的兵马俑铠甲。这套铠甲无论是材质还是颜色都与真正的兵马俑无异,甚至连细节处的磨损和斑驳都模仿得栩栩如生。
   一切准备就绪后,马林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顺利混入了博物馆内。趁着安保人员换班的空隙,他迅速越过栏杆跳进俑坑内,选了一个空位站好,一动不动地模仿着兵马俑。他的造假行为显然非常成功,巡检的安保人员根本没有发现他。若不是那位视力敏锐的游客及时发现,他估计还能在坑里待上更长时间。
   马林后来解释说,他原本只是想扮成兵马俑在俑坑外拍照留念。但当他见到真正的兵马俑时激动不已,便不由自主地跳入了俑坑。这次事件虽然有些荒诞不羁,但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段趣谈,他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秦兵马俑的深厚热爱和强烈好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能通过兵马俑感受到秦国军队的整齐与恢弘。它让我们感受到的已经不局限于当年的历史了,而更是一种文明与情感的传承。我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带给中国,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