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化*生活总第4255期 >2025-03-31编印

桃花梦
刊发日期:2025-03-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袁龙民
   看来小敔的感情是越来越脆弱了。其实,她周围人真心实意的照料她,也用不着提高到爱护插队知青的政治高度。照顾一个远离家人的姑娘,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样,更何况这个姑娘生了病?也许对被照顾者来说,感受会不一样。我父亲死得早,从老马身上,我总要想到父亲,小敔何尝不会从二大娘身上想到她的母亲呢?虽然如此,我仍觉她太多愁善感,实在不利于健康,就笑了说:“二大娘这样做,也是有根据的。”“有什么根据呢?”“可能你说梦话时提到李玉琴,被二大娘听成‘鲤鱼精’,能不起疑心?”
   小敔脸一红,嘴一张,连忙用手捂住,随后眼珠又一转,放开手笑一下说:“二大娘还说什么来?”“其他的倒没说。”
   发觉到又引起小敔的心事,我想引转话题,故作感慨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了几千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中国解放近三十年,迷信思想还是去不掉。二大娘最信仰毛主席和共产党,可也信神鬼那一套。实实在在的东西,人们不考虑,而虚假的已被证明是不存在的东西,人们反而迷迷糊糊当作是存在的东西。”
   小敔用手绢擦掉泪痕,靠在板箱上说:“咱们以前谈论命运时,曾谈到客观规律,过后,我也想了很多。我认为客观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但有些提法是错误的,说客观事物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在科学知识还不普及的情况下,这种提法,往往使人错误地把客观规律和客观事物分割开,认为客观规律是独立于以至凌驾于客观事物之外或之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可以主宰世界的一种神秘玄妙的东西,岂不诚惶诚恐敬若神明呢?”“照你这么一说,神和客观规律的界线就混淆不清了。”
   小敔认真地说:“不是混淆不清,是有点相似。神是人格化了的客观规律的主观表现形式,客观规律是物化了的神的客观表现形式。”
   我恍然大悟:“对,怪不得迷信很难根除。客观规律是无情的,不能创造和改变的,有感情的人当然不愿接受它;而神是人格化了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易于理解;实现自己的愿望,可乞求于神,因为神有主观意志,可以感动,可以改变,可谁能感动客观规律呢?因此,从精神安慰上说也好,从可求不可求的效果上说也好,迷信观念反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也说明,人为什么年龄越大越迷信,人年龄大了,智力和体力一天不如一天,那他的希望是寄托于无情的客观规律呢?还是寄希望于可感动的神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了。”
  (未完待续)
  长篇小说连载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