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醋都*文苑总第4248期 >2025-03-14编印

外地人看清徐
游葡峰山庄 话清徐葡萄
刊发日期:2025-03-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朱建荣
   2018年7月22日,周日,清晨五点多,儿子便赶来询问我去何处晨练。我提议道:“就去清徐西山,到葡峰山庄爬山观景吧。”
   于是,我们从晋源新区驱车出发,沿着307国道南行,至清徐文源路后向西拐去,经过东湖边的文源楼,再至马峪村,随后沿着盘山公路上行,穿过香岩寺,翻过山头,便抵达了葡峰山庄。
   葡峰山庄,是清徐县改革开放后整合多种资源精心打造的“中国葡萄文化博览园”。这里融合了葡萄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及贯中(即《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文化,集葡萄博览园、葡萄长廊、葡萄采摘园、观景台、环翠亭、罗氏祖茔及农家乐饮食住宿、休闲娱乐等场所于一体,真可谓是“旅游之胜地,度假之天堂”。
   虽非葡萄成熟旺季,但正值葡萄生长旺季,我们得以自由进出葡萄园。从小路爬上山头,可以一览葡峰山庄的美景。停好车后,我们抬头望见北面山头上有个亭子,有台阶路可达其顶,便决定趁凉快先登山锻炼,上山观景。
   葡萄正值生长旺季,果农们正忙着打掐多余枝条。我们沿着园中的小路,在葡萄架下穿行。只见葡萄穗被白色纸袋套着,想必是为了防病虫害,远远望去,就像是葡萄架下挂满了洁白的灯笼。绕来绕去,我们来到山下,顺着台阶拾阶而上,虽然只有几百个台阶,但到达山头时已是满头大汗。在环翠亭中稍作休息,我们一边凉快,一边观赏着山下葡园的盛景。
   清徐葡萄,全国闻名。清徐不仅是山西省最大的葡萄产地,更是中国四大优质葡萄产地之一(其余三地为新疆吐鲁番、河北宣化与安徽萧县)。清徐葡萄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据史籍记载,唐朝时清徐已大面积种植葡萄并制成葡萄酒,且作为朝廷贡品,《太原府志》也载有“太原葡萄产于清源者佳,色鲜味美……”的赞誉。清徐葡萄品质优良,得益于马峪乡西山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沙砾质土壤矿物质丰富,坡地水分适中且雨季不涝,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这些条件共同孕育了清徐品质优良的葡萄。
   举目四望,漫山遍野皆是正在旺盛生长着的翠绿葡萄,难怪这山头上的凉亭被称为“环翠亭”。向东远眺,县城东湖如一面明镜,周围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白石沟北望,山高林茂,马名山上千年古刹的红墙掩映于绿海之中;再看西面南面,山坡梯田、山沟山梁及白石沟中河两岸,全是连绵不绝的碧绿葡萄,真可谓是葡萄的海洋,名副其实的“葡萄之乡”!
   从山头环翠亭下来,我们穿越果实累累的葡萄架,来到葡峰山庄的观景台。近距离观看漫山遍野的葡萄树,那真是一幅“藤牵藤的果枝爬蔓蔓,枝连枝的果实一串串”的绝美画卷,仿佛“层层叠叠翡翠楼,亭亭座座珍珠塔”。
   在观景台的葡萄文化知识专栏中,我还看到了历代诗人咏清徐葡萄的诗词。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谢太原李侍中寄葡萄》中写道:“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从中可知清徐葡萄在唐朝就已品质优良,名满天下。又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送裴中舍杰赴太原幕府》中写道:“……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让葡萄熟,飞觞不厌频”,诗中所提葡萄,想必也是清徐葡萄,因为那时太原府的葡萄“产于清源者佳”,能上宴席的葡萄定是此等佳果。
   葡峰山庄停车场周围,还有各种形式的葡萄长廊和采摘园。据说这里的葡萄有200多个品种,但因葡萄还未到成熟季节,暂未开放。此外,还有多处农家乐及娱乐场所,正待节假日及采摘季的游客光临。葡峰山庄西北不远处,还有罗氏祖茔,也称罗家围子,是清徐县罗氏始祖及其后人的墓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即为罗氏后人。除在县城北建有“罗贯中纪念馆”外,罗氏祖茔的祭祀活动近年也得以复兴,逐步形成清徐境内的罗氏贯中文化,这也是葡萄博览园中的一部分。
   此时太阳已高挂天空,天气渐热。山已登过,景已观过,我们便驱车从葡峰山庄顺路下到白石沟,出沟后沿白石河至307国道北行,返回家中时已近九点。今日晨练爬山观景,游葡峰山庄,话清徐葡萄之行,圆满结束。
   这正是:
  晨登山庄环翠亭,园中美景醉人心。沟沟梁梁碧波涌,时时阵阵果香飞。亭亭座座珍珠塔,层层叠叠翡翠屏。清徐马峪白石沟,葡萄之乡天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