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亚琴医生胜至亲,四代悬壶暖众心。党恩铭记情难泯,助力乡兴力量沉。”这首质朴真挚的诗,是村民们为张亚琴医生精心编创的,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她的深厚敬爱与由衷感激。今年52 岁的张亚琴,在东于镇东高白村这片土地上,收获了村民们毫无保留的交口称赞。
四代行医 传承优良家风
1973 年,张亚琴出生于交城县的一个小村庄。1995 年,她从交城卫校顺利毕业,便嫁入东高白医学世家,踏上了长达30 年的村医之路。在这个医学之家中,她丈夫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皆为深深扎根乡村的赤脚医生,用自己的医术与仁心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健康。如今,她的公公马步德已83 岁高龄,直至73 岁时,才满是眷恋与不舍地放下“村医”这一承载着无数责任与使命的重担。此前的20 年,公公马步德与张亚琴并肩作战,一同为村民们的健康奔波忙碌。公公卸任的那一年,张亚琴郑重地接过家族传承的药箱,独当一面,成为东高白村的第四代健康守护者。从日常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到装满各类药材的中药柜,再到详细记录村民健康状况的健康档案,一路走来,张亚琴传承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那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的“医者父母心”的优良家风。村民们感慨不已,由衷称赞道:“这一家人就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地守护着我们。”
走街串巷 织密健康网底
“张医生比我们自己还清楚身体状况!”村民们这句满含敬意与信赖的肺腑之言,源自张亚琴30 年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的坚守。初入村医岗位时,为了能更高效地服务村民,她亲手绘制了全村住户分布图,图上每一处标记都倾注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热忱。此后,她又不辞辛劳,挨家挨户为村民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用药习惯、过敏史,事无巨细,都被张亚琴牢牢记在心里,仿佛一本行走的“健康宝典”。平日里,无论头疼脑热还是身体突发异样,村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张医生的帮助。家中老人慢性病的日常调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咨询,都离不开张医生专业且耐心的指导。一旦有紧急病情,村民们更是依赖张医生的迅速响应。村民们说:“亚琴医生比我们儿女还贴心,她的手机24 小时开机,我们半夜肚子疼都敢打这个电话。”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力量
身为东高白村二支部书记,张亚琴巧妙地将党建工作与医疗服务紧密交织,使其深度融合。在东高白村,不管是村民家中操办红白喜事,需要周全的安排与协调;还是邻里间产生了纠纷,急需公正、贴心的调解,张亚琴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她凭借着多年来在村子里积累的亲和力,以及公正无私的处事态度,总能将事情妥善解决。村民们对此感慨不已,纷纷说道:“张医生不仅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在张亚琴的努力下,党建工作成为凝聚乡村力量的坚实纽带,让村子在发展的道路上愈发团结、稳健。
医防融合守护生命全周期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张亚琴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也始终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每年,她最少都要组织开展6 场健康讲座,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的特点,精心定制课程内容。连续8 年,在“世界卫生日”,张亚琴都会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去别开生面的健康课。课堂上,她借助形象生动的动画,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健康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亲切地称呼她为“健康老师”。2024 年,随着清徐县心电一张网建设项目的推进,东高白村成为全县首个接入心电一张网的村。张亚琴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迅速对村内130 余名高危人群进行心电图检查。在这次检查中,成功筛查出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并争分夺秒将其送往县医院救治,使其得以转危为安。此外,还发现了多名存在心脏问题的人员,为后续及时干预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真正做到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全方位守护村民生命全周期。在张亚琴的不懈努力下,村子里的疾病预防工作及公卫工作成绩斐然,0—6岁儿童管理率100%,孕产妇管理率100%,高血压患者管理率95.7%,糖尿病患者管理率92.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0%,连续多年在东于镇拔得头筹。她的药箱里,装着救急的银针、常用的药片,更装着30 年的坚守与担当;她的手机里存着全村人的电话,更存着全村人的健康档案。村民们说:“亚琴医生就是我们的健康守护神,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这简简单单的“踏实”二字,是30 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四代医者的传承,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注脚。 张俊鹏
图为张亚琴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