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荣
尧,是我国传说中三位杰出的上古帝王之一。在孟封镇的尧城村,至今仍保存着一座尧城的遗址与一个尧庙的遗迹。
2018年6月7日清晨五点半,我骑车从家中出发,沿着307国道前行,途经张村,跨过汾河桥,转上208国道继续南行。经过石沟、郝村、王答、马家庄、大寨、常家庄、丰润、高花、北宜武、南宜武等村落,将近八点时,我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尧城村。
进村后,经路人指引,我很快来到了一段古城墙与一座古庙前。啊,这残存的一小段古城墙便是传说中的“尧城”,确切地说,它只能算是尧城的遗址;而城墙前的这座不算很大的庙宇,便是尧庙,或者说,它只是尧庙的一部分。我随即下车,开始逐一游览。
据《明统一志》记载:“帝尧自逐鹿徙都于此,俗为尧城。”《山西通志》卷三也提到:“太原县府城西南四十千米处,唐尧始都于此。后因水患严重,迁往河东平阳(即临汾)。”这些史料说明,清徐的尧城村曾是帝尧建都之地,是距今4000年前的陶唐城堡,也曾是清徐古八景之一的“陶唐古迹”。我曾游览过临汾尧都区的尧庙景区,那里颇有名气。而今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清徐尧城一带古时汾河水患严重,帝尧的都城才迁到了临汾。
我站在昔日尧城至今残存的这段古城墙前眺望。这时,一位村民锄地归来路过此处。我问他:“大哥,原先的尧城城墙就只剩这一小段了吗?其他地方还有吗?”他见我是骑游者,马上热情地介绍起来:“你眼前看到的这段旧城墙是尧城北城门门墩残存的一部分。据村里老人说,最初的尧城早已不存。现在遗存的这段城墙是明朝在原古尧城遗址上修建的。原来的城墙东西、南北都有几百米长,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有四道城门,可壮观了。后来因为扩街展道被拆除了,只留下庙后的这一小段城墙了……”啊,尧城,这座几百年的古城毁于一旦,要想恢复可真不是件易事!
我推车来到古城墙南边的尧庙山门处。呵,一排石碑竖立在山门左边,从低到高分别标明这尧庙是清徐县、太原市、山西省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这尧庙虽然名气不大,但文物价值却很高。今天运气不错,庙门开着。我随即停车上锁,进入庙内游览。一进山门,从左侧小屋走出一位老人。交谈后得知,他是尧庙的看管人,姓马,是尧城村的村民,已快八十岁了,看管尧庙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工资十元钱。他说此庙还未正式对外开放旅游,除了一些节假日或有关人员来访外,平时少有人来。他知道我和老伴年近七十,还从几十里之外的“太原县”(注:此处“太原县”可能指太原市的某个区域或周边地区,但现代行政划分中已无“太原县”,为保持原文风貌,未做改动)不辞辛劳地骑车专程来访,便从屋里取出钥匙,领着我们游览,并边走边解说几句。我给他一盒香烟以示谢意。
据《太原县志》记载:“帝尧庙在县东三十里尧城都,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年间重建。原建筑规模宏大,为清徐古八景之一。”老马说,现存的尧庙是明代复建的,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庙宇,前有牌楼,后有尧王殿,侧有配殿。周围还有三佛殿、圣母庙、狐仙庙、九连洞、戏台等建筑。解放后,遗存的殿宇因被村内粮库占用而未被拆除。但殿宇内的明代塑像及壁画等,在“文革”及“破四旧”时期基本被毁。幸存的尧王殿最有历史文物价值。它外观为重檐歇山顶,上下二层,通高十二米,翘角飞檐,高峻挺拔。进深各五间,四周围廊。殿内无梁无柱,檐顶斗拱向里伸出,形成庞大的斗拱藻井,将上层梁架隐蔽起来,又成为神像的宝盖,俗称无梁殿。尧帝居中而坐,其下两侧分列着四臣像,表明尧帝在此立国建都并制定了历法即四季八节……这座神殿与其他神殿不同,很有帝尧的特色。
老马领着我们逐一打开殿门,依次观看了三佛殿、狐仙庙、九连洞、财神殿、火神殿等。尤其是“圣母庙”内供有“尧、舜、禹”三母像,这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对母亲的崇拜始终未变。再看殿内挂满了写有“有求必应”等字样的还愿红布或锦旗。老马说,这个圣母殿内求神最灵验,许愿还愿的人很多。我虽然不信这些说法,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还是可以理解的。庙院南面还有一座古戏台,前台上方悬挂着“昭格楼”匾额。据说此匾是原来庙院前的琉璃牌楼上的匾额,牌楼早已倒塌,而匾额则留存下来现悬于戏台之上。我还顺便查看了些石碑。老马说最古老的一通石碑为沙岩制成,上面的字已风化无存。
尧王殿左侧立有一九九八年的“重修帝尧庙碑记”石碑一通,用繁体楷书镌刻如下:“帝尧庙在县城之东南尧城村也。庙始修无考,由来久矣。元至正年……重修……一九九六年山西省文物局为保护这一陶唐古迹拨款叁拾肆万元将(尧王)殿顶、廊柱、台明予以修葺。清徐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春根相继拨款重修……使之尧庙以复旧观……今修古迹慰祖厚德风范千烁福荫后世……”
在这篇“重修帝尧庙碑记”中,除了提到山西省文物局拨款修葺外,还提到了我们晋源的乡贤、时任清徐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春根相继拨款重修尧庙的善举。对于这一“慰祖厚德、福荫后世”的善行义举,尧城村人民记得、清徐县人民记得、帝尧的后人也记得。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啊!我特地将这篇碑记拍照留念后与守庙人老马告别,也告别了尧庙与尧城。此时已是上午九点多钟了。
我俩还是骑车从原路返回。沿着208国道北行,跨过汾河桥后顺307国道前行,回到晋源家中已是十一点多钟了。往返共用了六个多小时的时间,结束了这次骑车寻访尧城与尧庙的行程。虽然身体有些劳累,但心中却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
这正是:帝尧曾都梗阳南,残城老殿诉沧桑。重修尧庙传先德,造福一方留名芳。